朱氏现在日日夜夜盼着,能早点儿怀上,给她男人生个孩子。
按理说,身体已经调养了这么长时间,应该差不多调养好了才对,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偿所愿。
......
一个年很快就过去了,除了往来走动拜年,也没什么事儿做。
到了初八,酒楼得开张营业了。
员工们放假,在家里基本上没什么事儿干,闲得慌,反而想赶紧上工干活了。
在家里,伙食可万万比不得在酒楼吃的。
十几天假期下来,休息了这么久,不仅没有长胖,还瘦了些许。
在酒楼干活,顿顿有肉菜,油水又足,每顿饭都能吃的饱,到了家,可没那条件天天吃肉,伙食跟不上,自然而然就瘦了。
放完假回来干活儿,一个个都比以前更有干劲了。
开张第一天,生意不错,不少老顾客见酒楼开张了,馋了这么久,可算能再吃上。
苏晚晚也就给自己放了十几天假,现在又重新忙碌起来,操心着酒楼的事儿。
好在现在宋远能帮着分担不少,她不用再事事亲为。
要不然店里的生意这么好,每天那么多的事儿,还真会忙的晕头转向,不可开交。
就这样,酒楼红红火火营业了一个月,立春了,天气回暖了许多。
第479章 考中举人
赵启休养了一个多月,身上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
原本气血很虚,脸色发白,现在看上去气色红润了许多。
因着苏晚晚的投喂,小脸蛋也圆润了起来。
这孩子伤好以后,主动帮着分担一些宋家的小杂活,倒是个懂事勤快的。
家里多了个人,宋远倒没觉得不适应。
已经习惯了赵启的存在,所以即便是他伤好了,瞧见他那可怜样儿,也没有想着撵他走。
和赵启相处的最好的是宋玲。
宋志和宋哲都去书院上学去了,她一个人在家,不免会觉得无聊。
现在有赵启陪着,她多了一个玩伴,非常开心。
两个孩子的年纪差不了多少,能玩到一块儿去。
赵启这孩子,不仅乖巧懂事听话,还读过书认得字。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字,一看就知道家庭条件不错,受过良好的教育。
也不知道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变故,现在只能和他们一起在乡下呆着。
这孩子的适应能力挺强,过着与之前天差地别的农家生活,也没觉得多不习惯。
赵启每天陪着宋玲一块儿玩之外,还会教宋玲认字。
宋玲这丫头虽没去上学,但也慢慢认得了一些字。
宋远觉得,虽说宋玲是个女娃娃,但是能识字,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就像苏晚晚这样,读过书,认得字,见识就比一般人强许多。
要是宋玲也能读点书,认得些字,多些学识见闻,往后长大了,不说像苏晚晚这样,起码能更聪慧明理。
见有了赵启的陪伴,宋玲的脸上满是笑容,还能跟着学习认字,宋远打定主意,留下这孩子。
不过是多个人,多张嘴吃饭的事,也没什么。
这都一个多月了,也没见有麻烦找上来,留着赵启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
入了春,天气暖和后,店里的生意变得更好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酒楼的生意,苏晚晚开始着手准备另开一家店。
是卖那些洗发水,沐浴露,还有香皂,洗面奶之类东西的店面。
因着有了秦夫人的帮忙宣传,她的这些东西,在有钱人中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这名气打响了,开个店,东西自然容易卖出去,不愁着没生意。
秦夫人也支持苏晚晚开店,要不然那些人天天上门催她要货,就没个安生清静的日子过。
苏晚晚自己开了店,那些人可以自己去店里买,就不用麻烦她了。
苏晚晚这几天在找合适的店面。
店面不需要太大,大概四五十个平方就完全足够。三四十个平方也能凑合。
毕竟这种店面和酒楼不一样,不需要那么大铺面。
就像城里的胭脂水粉铺子,也都没多大的铺面。
苏晚晚找了几天,总算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铺子。
位置还不错,靠在首饰铺还有布店旁边。
女人出门逛街的,买点儿布料首饰,正好顺道逛过来。
店面大概四十个平方,不大不小,苏晚晚很满意。
不过转让费有些高,这么小的铺子,转让费得一百两银子,另外铺面的租金每个月二十两。
因着位置不错,转让费和每个月的租金高一些,也能理解,苏晚晚很爽快地付了转让费和租金,将铺子给租了下来。
租好铺子,接下来要忙的就是装潢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