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现在就别想那么多了,安心养伤,等回头伤养好了,苏家的酒楼估摸着也已经开张起来,你帮忙干活儿挣工钱,日子一定能慢慢的好起来。”
江氏虽然浑身疼痛,可听了李秋菊这些话,眸子一亮,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往后只要放勤快点,好好干活儿,过得日子肯定在张家来的强。
原本里正还担心江氏和离以后没有去处,往后的生计也没有着落。
现在听了她和李秋菊的话,便晓得江氏原来已经将退路安排好了。
难怪江氏这时候突然提出和离,因为知道和离以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也能过下去。
这么看来,他也就不用再担心了。
几个妇人一道,陪着江氏一起到了李秋菊家。
李秋菊先让江氏去了她的房间,自己则去收拾杂物间了。
“婶子,我们帮你一起收拾吧。”
大丫小丫懂事的走到李秋菊跟前,同李秋菊道。
现在到了别人家,人家好心收留她们,她们自然得好好表现,勤快着点。
李秋菊见大丫小丫都是懂事的孩子,欣慰的点了点头。
江氏的男人不行,养出来的两个闺女倒是乖巧懂事。还好两个孩子没有随了张大牛!
“没事,不用你们动手,婶子一个人忙就成。
你们去屋子里,照看你们的娘亲。
她伤的不轻,看上去情况可不太好。”
大丫小丫也十分忧心着江氏的情况,便依着李秋菊的意思,到了屋子里,先去照看娘亲去了。
其他的妇人见江氏母女三个人安顿好,便各自回去了。
大家回去以后,也都在想着有啥能帮到江氏母女的地方。
那个张大牛简直禽兽不如,两个人和离了,居然什么东西也没分给江氏。
母女三个人只带了两套衣服出来,这日子怎么过下去?
她们回去后,有的翻着家里有没有什么闲置的生活用品,可以送来的,比如锅碗瓢盆之类的。
江氏母女三人有了住处,还得解决生火做饭的问题,总不能指望天天在李秋菊家里吃。
弄一口锅来,给她简单的支一个灶子,就能凑合着做饭了。
有的从家里找出些废弃不用的床板,给她们母女三个人送了过来。
有了住处,还得有睡觉的地方。
睡觉肯定得有床铺!
有的想法子弄了点儿被褥过来,还有吃的东西。
江氏母女三个人出来,只带了点衣服,口粮一点没有。
他们凑点儿粮食蔬菜的,给江氏送过来。
现在江氏母女三个人刚搬出来,没有任何收入进项,如果没人帮衬,生活根本无法维持。
等过一段日子,缓和过来也就好了。
这些妇人也都是热心肠的,想着在人家最低谷的时候,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钱氏和苏晚晚一起回去时,忍不住念叨起来,“咱家还有不少床旧被子呢,现在有了新被子,那些旧的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不如拿两床给江妹子,正好她能用得上。”
苏晚晚知道她娘是个心善的,便点头应了一声,“好,娘,就依着你的意思办。
反正是咱家用不上的东西,能用来帮助别人,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钱氏见苏晚晚这么说,赶忙去屋子里,抱了两床被褥出来。
虽说是旧的,但凑合着用,还是可以的。
而且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用的被子,还不如她家的旧被子呢。
有的人家用的被子盖了许多年,已经发硬发黑了,他们家的旧被子也仅仅是有点发黄而已。
第412章 好心人多
乡下人穷,没钱的可舍不得置办新被褥,一床新被褥买下来,也得花不少钱。
苏晚晚则拿了五百文钱还有两瓶药膏。
钱嘛,就当做是提前预支给江氏的工钱,她这刚和张大牛和离,手里一点钱都没有,缺什么东西,根本置办不起。
这五百文钱给江氏送过去,应该可以解解江氏的燃眉之急。
先帮她度过这段最难熬的日子再说,等过段时间也就好了。
至于两瓶药膏,是苏晚晚之前亲手配置的,专门治跌打损伤的药。
她和宋远经常上山,有时候难免磕磕碰碰的。
所以特意配制了这种药膏,万一伤着了,抹一点药膏,会加速伤势的恢复。
方才苏晚晚瞧见江氏身上伤得不轻,依着江氏现在这样的处境,肯定舍不得花钱请大夫。
那么重的伤,不处理可不行。
破皮流血的伤口,万一发炎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既然她家里有药膏,不如给江氏送点儿过去。
钱氏收好被褥,苏晚晚也拿好了钱和药膏,娘俩个一道朝着李秋菊家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