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咱们现在挣了钱,以后家里的日子就好过了。”
朱氏点点头,“是啊,大宝该蒙学了,清雨今年十八了,也该给他修间屋子娶媳妇儿,这些都得筹备起来,处处都得花钱啊。咱爷这段日子正愁着呢,现在挣了这么多钱回去,咱爷肯定会高兴的。”
说起来,苏家老两口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在乡下种田,老二瘫痪在床十来年了,也留在乡下。老三在镇子上做长工,老四在城里念书。
第7章 庆贺
老大家三个儿子,又生了苏家唯一的女娃,也就是苏晚晚。老二家两个儿子,老三家也是两个儿子,不过二胎时妻子难产而死,现在两个孩子在乡下由苏家人抚养着,他在城里长工。老四快三十了,因为读书还没成亲生子。
苏晚晚大嫂又生了两个儿子,大宝今年六岁,差不多是到了蒙学的年纪。苏清雨是她二伯家的孩子,今年十八,村子里这么大年纪的男娃娃,得张罗着成亲的事儿。
加上二伯瘫痪每个月都得吃药,少了一个劳力,四叔念书,每年都得供不少银子。所以苏家花销紧张,条件并不是很好。
苏铁柱没少为钱犯愁过,如今卖甜水的生意能好起来,挣到钱,能让苏家的日子好上不少。
整个苏家人都把她当做宝贝疙瘩,苏晚晚自然也想着挣钱,为苏家人排忧解难,让苏家人过上好日子。
两个人收完摊子,便回去了村里。
“二嫂,咱们今天挣了这么多钱,能不能买点东西回去庆祝一下?”
苏晚晚挣钱的目的就是想要改善苏家的生活条件。
如果挣来的钱都舍不得花,那挣钱也没太大的意义。
这两天苏家忙着插秧,一个个都累的厉害,苏晚晚想着买点肉回去,好好的给家里人补补身子。对于他们这种穷苦的乡下人来说,几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
“小妹,钱是你挣得,怎么样都听你的,你想买啥就去买啥吧。”朱氏没什么意见,既然苏晚晚挣得钱,想买点东西回来庆祝无可厚非。
今天苏晚晚的表现让朱氏对自己这个小姑子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原本以为苏晚晚只是被苏家捧在手心的宝贝,什么也不会,谁曾想到她这小姑子竟然这么有本事。不仅能做出好喝的甜水来,还能卖出去挣这么多钱。
朱氏这会儿算明白了,为啥苏家的人都说苏晚晚是个福宝,苏晚晚这挣钱的本事,可不给苏家带来福气么?
对于这么厉害的小姑子,她这个做嫂嫂的以后更得对她好一些。
苏晚晚已经预料到朱氏会这么说,别说钱是她挣到了,即便不是她挣到了,朱氏肯定还是这套说辞。
“成,嫂子,咱们今天挣了大钱,采买一些东西回去庆祝庆祝。”
两个人一道,来到了城里的街市。
苏晚晚直奔肉摊,一看到苏晚晚这富态的模样,肉摊的老板就笑着招呼道,“姑娘,来买肉的吧?我家这肉新鲜便宜,肥多瘦少,姑娘要不要来一斤?”
苏晚晚看了下肉,肉看着确实挺新鲜的。肥肉多,瘦肉少。
古代和二十一世纪不一样,很少有爱吃瘦肉的,买肉都想着买肥肉吃。因为肥肉里的油水多,吃了更能补充缺的油水。
不过苏晚晚的灵魂可是二十一世纪的人,自然不爱吃这种,可买肉也不能依着她一个人的口味。
“小妹,我瞧着这肉挺不错的。”朱氏在一旁提了句。
看着这肉,朱氏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水。
他们苏家快三个月没碰肉沫星子了,上回还是过年的时候吃的,能不馋么?
第8章 买肉
“老板,你家这肉怎么卖?”
苏晚晚见朱氏既然说不错,想必这肉确实差不了,便决定买两斤。
“我家肉二十文一斤,这肉新鲜,品质好,要不然会便宜两文钱。”肉摊的老板如实道,相比较旁边肉摊不新鲜的肉,确实贵两文钱,但这个得和人家解释清楚,免得人家误会。
这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苏晚晚也是知道的。
老板害怕苏晚晚嫌贵了,又道,“姑娘,你要是能多买些,我送你一根筒子骨,可以拿回去炖汤喝。”
这年代和二十一世纪不一样,大骨美味,很多人爱买来炖汤喝。古代人觉得没肉,没油水,又占称,很少人爱买来吃,一斤筒子骨也才两三文钱。
苏晚晚觉得价格合适,便道,“成,老板,你给我来两斤猪肉,送我一节筒子骨成么?”
肉摊的老板也爽快的应下,“成,姑娘,我这就给你称。”
说着,肉摊的老板手起刀落,切了两斤猪肉,拿着几根稻草拴着,给苏晚晚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