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简单的吃了点,吃过晚饭,苏晚晚回到屋子里,拿出了纸笔,开始写写画画。
关于雅间的布置,怎么隔出来,怎么弄的美观,设计图她都大概画在了纸上。
回头拿着她的设计稿,给装潢师傅看一下,他们应该就知道该怎么施工了。
画到大半夜,才大概画出个雏形。
明儿个还得继续忙活,忙完了隔间的设计,还得画碗碟的设计图,然后拿到窑店,找师傅烧出来。
见夜色深了,苏晚晚打了一个哈欠,收拾好草稿,便上床睡了去。
第二天一早,因着不用去城里,苏晚晚起来的稍微晚一点。
早饭简单却很美味。
大嫂做了点土豆饼,炒了点咸菜,另外还煎了点锅贴饺,配着稀饭吃,说不出来的惬意。
苏家人倒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们家和宋远在镇子上开酒楼的事儿就传开了。
昨天喊几个妇人过来做椅套的时候,李氏顺便提了一嘴。
反正他们去城里开酒楼的事儿,村子里的人早晚会知道,所以也就没打算瞒着。
毕竟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儿,反而是有面子长脸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消息传播的这么快,这才多久的功夫,全村的人都晓得了。
当然,消息能传播的这么快,主要还是事情够大,足够让人震惊。
这么大的事儿,大家可不得拿出来议论说道吗?
这一传十,十传百的,没一会儿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原本大家伙儿觉得,苏家和宋家现在的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
盖了新房不说,手里还置办了几十亩田地,这么短的时间内挣到这么多钱,本就足够让人眼红的了。
第398章 挣的钱不干净
抛开这些不说,现在还能有钱去城里开一家大酒楼,他们两家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是他们不知道的呀?
整个村子谁家有这样的好本事,能去城里开铺子?
那都是城里有钱的人家才能做的事情,普通的城里人可没这个本钱。
现在苏家不仅开了铺子,开的还是大酒楼。
这本钱就更多了,没个几百两银子哪能开的起来?
几百两银子呀……
对于普通乡下人来说,想也不敢想的数字,一辈子都挣不来这么多钱。
不少人都眼热着苏家和宋家能突然发达,日子过得这么好。
明明一个村的,大家都过得穷嗖嗖的,他们两家却过上了截然不同的好日子。
估摸着再往后,人家酒楼开起来,挣到了钱,就能去城里买宅院了。
往后的和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就彻底不一样了,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
正因为差距拉得太大,大家心里才会觉得不平衡。
眼热归眼热,可这种事情也羡慕不来。
人家能有这份好气运挣到大钱,他们就是没这个命。
这中间最为嫉妒的自然是沈家和苏晚晚二奶奶一家。
沈家是懊悔大于嫉妒,一家人听闻了这个消息以后,都闷声不愿意说话。
当初早晓得苏家以后能有钱开酒楼,他们铁定不会把亲事退了。
倘若能像以前那样占到苏家一星半点的便宜,他们沈家现在也不愁着没好日子过了。
苏晚晚那丫头,之前围着沈彦屁股后面转的时候,啥好东西都往他们沈家送,就为了讨好沈彦。
自从退了婚,别说送好东西,一毛钱的便宜都占不到苏家的了。
可惜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不然铁定买点来吃吃。
至于苏晚晚二奶奶一家,已经快嫉妒疯了。
见村民们议论着这事儿,徐氏酸道,“又是盖房子,又是买田地,现在还开起酒楼来了,要我说,他们的钱来路铁定不干净,谁晓得在背地里干了什么勾当呢!
如果是正经门路,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钱?”
听了徐氏的话,知道徐氏和苏晚晚家的关系近,便有人八卦的问道,“徐氏,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消息呀?和咱们说说呗,他们背地里到底干了啥?钱的来路怎么就不正了?”
被人这么一问,徐氏却答不上来。
她也就这么随口一说,纯属嫉妒。
让她说苏家的钱到底怎么来路不正,她根本答不上来。
“我哪知道,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动动脑子就知道,什么正经的门路能挣钱这么快?
也没见他们做了什么别的生意,突然就发财了,这里面铁定有猫腻。”徐氏撇着嘴,若有其事的说道。
有人跟着点头附和,觉得徐氏说得不错,有几分道理。
正经的门路,哪儿能突然挣到这么多钱?
如果是正经门路,怎么苏家人能挣到,他们挣不到?
都是乡下人,也没见谁比谁厉害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