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晚应了声,“成,阿奶,咱们又不去酒楼吃,找个小摊子随便吃点儿,花不了多少钱的。”
几个人一道,找了个摊位坐下来,吃的简单,一人要了一碗面条。
因着今天接手酒楼的事儿,几个人都很高兴,即便是很普通的面条,吃起来也觉得非常香。
吃完午饭,苏晚晚与宋远还有李氏一道,去了布店,苏晚晚挑了些比较便宜,不过却不是太差的布料。
选的都是单色,或者带着点小碎花的布,看上去简单大方小清新。
一部分用来做窗帘,一些用来做桌布。
椅套做起来有些麻烦,还得动手裁剪缝制。
苏晚晚方才已经量好了尺寸,估算着大概需要多少布料,一番购置以后,光是买布料都花了二三十两银子。
要不是接手过来的酒楼不需要重新装潢,一个酒楼开起来,没个六七百两银子,根本打不住。
苏晚晚粗略算了一下,转让费花了一百八十两银子,又付了半年的租金,四十两银子一个月,这样一来,半年的租金一共是二百四十两银子。
加上刘富贵留下来的那些东西,又折算了三十两银子,林林总总,一共是四百五十两。
这会儿置办布料,又花了二十多两。回头还得添置一些别的东西,二楼做隔间也要花钱,以及刚开张时的人工,食材成本,加在一块儿至少还得准备个二百两银子。
预算没上限,也许到时候二百两银子也打不住。
花了这么多钱,着实心疼,但苏晚晚同时也信心满满。
不能保证酒楼以后的生意多么红火,但至少能保证盈利。
酒楼有没有生意,最重要的就是饭菜的味道。
只要她做的菜好吃,就不愁没有客人光顾。
买好了布料,苏晚晚又去了一趟窑店,准备置办些新的碗筷。
到了窑店,苏晚晚挑选了一番,却没找到让她满意的碗碟。
这儿的碗碟样式看上去都很俗气,土了吧唧的。
实在挑不到满意的,苏晚晚只好打道回府。
回去以后,自己亲手设计碗碟的样式,然后拿着图纸到窑店这儿专门定制。
就是费点儿功夫而已,苏晚晚也不怕麻烦。
“阿奶,事情都搞定了,咱们先回去吧。”苏晚晚道。
几个人一道,赶着驴车回去。
李氏看到堆在驴车上的这么多布,好奇的问道,“晚宝,你买这么多布回来,到底打算做什么呀?”
苏晚晚解释道,“阿奶,自然有用处。
这些布,一些用来当窗帘。窗帘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装饰功能,还有保护隐私的作用。
到时候我会在酒楼的二楼做几个单独的雅间,客人们进去吃饭,不想被外面的人看到,可以拉起窗帘。
另外的一些布准备做桌布,铺在桌子上,肯定比光秃秃的桌子要来的美观。
另外再做点儿椅套,每个椅套上再加缝一个软垫,这样不仅美观,坐起来也会更舒服……”
听了苏晚晚的解释,李氏连连点头,觉得苏晚晚的这些点子非常好。
换做一般人,肯定想不到这些。
想着自己能有一个这么能干聪明的孙女,李氏心里生出满满的自豪感。
以前村里的人总嘲讽他们苏家拿着一个闺女当宝贝,现在晚宝出息了,自然打了那些讽刺过他们苏家人的脸。
宋远听了苏晚晚的计划,眸子也亮了起来。
对苏晚晚将酒楼重新置办之后的样子,非常的期待。
几个人赶着驴车,没多久就回到了村子里。
村民们看到苏晚晚驴车上拉回来那么多的布料,都觉得好奇。
这苏家有钱了也不能这么造作吧?买了这么多布料,打算做多少件衣服啊?
就算是一家子分,每人也至少能分得七八套呢。
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是没钱买布做新衣服的,能有一件半旧不新,没打补丁的衣服穿都很不错了,花钱做好几套新衣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苏晚晚在不少人的好奇瞩目下,淡定的赶着驴车回了家,最后把驴车停在了自家院子门口。
看到苏晚晚买了这么多布料回来,不光外人觉得好奇,苏家人同样很诧异,问起了这些布料的用处。
苏晚晚耐心解释了一番,顺便同李氏道,“阿奶,做椅套估计得花些功夫,到时候咱们自己家人做点儿,再请几个靠谱的帮手过来一起做。”
椅套还需要用针线缝制,做起来挺麻烦。不像窗帘和桌布,只要按尺寸用剪刀裁剪好就行了。
不过对于这年代的女人来说,针线活儿是最为擅长的。
缝制椅套倒不是太难,大概的款式苏晚晚说了一遍,苏家的女人便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就是比较费功夫罢了,苏晚晚想着得赶在酒楼开张之前把这些东西全做好,不能耽搁太久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