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大房一房分出去,所以这次的分家也很快,拿了这些粮食就算分好了。
大房两口子将粮食搬回了自己的屋子里,沈家老大低声同自己的婆娘道,“大娃他娘,咱们分家,就分了一间屋子,一点粮食,锅碗瓢盆啥都没有,其他的更别说了,这样分出来,日子更难过呀!”
沈家老大媳妇安慰着自己男人道,“别怕,明天我去我娘家一趟,借点钱回来,咱们缺的东西,去城里买回来就行。
锅碗瓢盆的,花不了多少钱。
回头咱再自己修个灶子就成!
你这段时间,就辛苦点,去城里多找点活儿干。
我们分出来自己过,虽然难了点,可也总比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块儿过来的好。
不分家,才是等死呢!
相公,分家这事儿,你也别怨我,我这当娘的,也得为大娃二娃三娃他们打算打算,不想他们遭罪,不想他们饿死。
以后咱们两个都勤快点,辛苦点,即便没田地,也能拉扯三个孩子长大。”
沈家老大看了自己婆娘一眼,郑重的点了点头。
他心里哪儿能不清楚,他婆娘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家里几个孩子。虽然眼下日子苦了点,但以后好歹有个盼头。
看到大房一家回屋去了,其他几房则闷闷的,满脸的愁容。
老三还没娶亲,没婆娘闹腾,所以就没想着分家的事儿。
老四也是一样,还没成家,自然不会提分家。
倒是二房人愁坏了。
老二干不了啥活儿,现在老大分出去,就少了一个顶梁柱,养活他们二房。
大房能抽身而去,他们二房可没这勇气。根本不敢提分家的事儿,不然只靠一个婆娘,哪能养活他们二房一家人?
不用想,动动脚趾头也知道,以后沈家的日子绝对难过。
马春花愁眉苦脸,又忍不住的念叨起来,“这以后的日子咋过呀?家里没有田地了,就靠老三一个人出去干活儿养家,咱们等着喝西北风吧!”
其实她觉得她大嫂说的可一点都没错,明明只要牺牲一下她婆婆和小姑子就可以成全一大家子,也不知道她公公为啥非得保着她们两个。
第271章 沈彦不读书了
沈二柱最烦老二媳妇这般念叨,一句话说那么多遍,说来说去,有啥意义呢?不过平添烦恼罢了。
“行了,别说了,有功夫念叨,还不如好好的想想办法,怎么去挣钱,怎么解决问题。”沈二柱不满的训斥了马春花一句。
马春花心里不舒坦,可也只能闭上嘴。
谁让她们二房挣不到钱,说话不硬气呢?但凡能挣到点钱,也有底气一点。
一直沉默的沈彦这时候开口道,“家里现在这么困难,我的学业就暂时停下吧,毕竟学费也是一大笔开销,咱家肯定是承担不起了。
靠着三哥一个人挣钱,也挺困难的,我就去城里找份活儿干。能找个账房先生的活儿干的话,一个月也能给家里添一点进项。”
像沈彦这种读了好几年书的,去城里找管账或者抄书的活儿都是可以的。
不过活儿不是特别好找,只能碰碰运气。
眼下沈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他总不能光顾着自己,也得给家里做点儿贡献才行。
但凡能找点儿活儿干,多一个人挣钱,大家也能多点口粮。
听到沈彦的话,沈二柱皱紧了眉头,“这怎么行,老四,咱家还指望你出人头地呢!只有你考中功名,咱家才能有好日子过。”
“爹,我知道,可是眼下咱家困难,没办法,先解决吃喝的问题吧。
等咱家日子好起来,日子改善了些,我再重新去书院读书,并非完全放弃了。”沈彦说着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听沈彦这么一说,沈二柱觉得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
老四的学业暂停一阵子,解决眼下的麻烦。
等沈家的日子好起来,才能谈读书的事。
现在即便想让老四继续读书,也没这个条件和机会。他们家田地都卖出去了,哪还有余钱供着老四。
沈家人听到沈彦暂停读书,出去找活儿干,觉得日子多了点盼头。
如果老四能争口气,找到一份管账的活儿,一个月多少能挣个一二两银子,再加上老三的收入,日子应该能勉强过下去。
“爹,剩下的二十八两银子,是不是得卖田地来凑钱了呀?”沈家老三问了句。
沈二柱点了点,依旧满脸愁容道,“一亩二等良田本来能卖个八两银子,不过眼下急卖,明天就得凑足了钱,按照正常的价格,肯定难卖出去,只能便宜点卖,一亩水田,最多只能卖个六七两银子吧。”
要不是急着脱手,他们家的田地即便卖出去,也能多卖点钱,这一次怕是得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