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他们苏家原本有的十几亩田地,凑在一块儿就是四十多亩。
整个村,有四十多亩田地的人家可不多。
再加上过不久苏家的大房子就要盖好,以这条件,家里几个小子说媳妇可就容易了。
宋远虽然买的不如苏家的田地多,可是他们家人口少,买来十亩田地,每年种出来的口粮也足够他们兄妹几人吃的了。
田地是庄稼人的根本,有田地在手上才有底气。
即便是以后没本事挣到别的钱,手里握着田地,也不怕日子过得太苦。
最主要的是,手里有田地,宋远还能多一分娶苏晚晚的底气,要不然的话都不好意思来苏家提亲。
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必须要有,他手上如果没田地没屋子,苏家人自然是舍不得让苏晚晚嫁给他。
宋远也非常理解苏家人的心思,毕竟苏家就苏晚晚这么一个女娃娃,平日里都当成宝贝一般的放在手心里宠着,哪里舍得让苏晚晚受一点苦一点累?
以后给苏晚晚找婆家,自然也盼着能给她找个条件好的。
如果条件太差了,苏家人肯定担心苏晚晚婚后过不上好日子。
为了能让苏家人放心,宋远只能努力提升自己家的条件,这样才能让苏家人放心的将苏晚晚交付给他。
现在手里多了十亩田地,往后再努力努力,把宋家的房子盖起来,等有钱了再置办个十几亩田地。
如果手里能有个二三十亩地,再加上新房子,在村子里也能算得上富裕户了。
不说大富大贵,但至少吃喝不愁了。
到那时候,估摸着苏家人就愿意把闺女交到他手上来了。
忙完了契书的事儿,苏铁柱招呼着里正和李财主坐下来歇息会,他们苏家还得准备饭菜招待一顿,等会儿大家一起吃个饭。
对于乡下人来说,置办田地是件大喜事儿,尤其是置办了这么多亩田地,更是件大事,必须得好好的吃一顿来庆贺庆贺。
苏铁柱同苏晚晚知会了一声,“晚宝,中午多做几个菜,除了里正大人和李财主,等会儿还得喊族里的长辈们来一起吃饭。”
苏铁柱嘴里所说的长辈们,也就是苏家在村子里的同门宗族。
在乡下,宗门非常重要。
只有自己家所在的家族足够壮大,才不容易被外姓人欺负。
同姓人之间,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很是团结,遇到喜事也都会张罗着与同宗族的人一块儿庆贺。
像苏家置办这么多亩田地的事情,必须得请同宗族的长辈们过来吃饭。
听到苏铁柱的吩咐,苏晚晚认真的点头应了一声,“好, 阿爷,放心吧,我这就去准备。”
准备饭菜这种事,对于苏晚晚而言,简直信手拈来。
苏铁柱也晓得苏晚晚的能力,所以非常放心,只要打声招呼就行,他们家晚宝肯定能安排好。
同苏晚晚交代完,苏铁柱又让家里的几个小子去喊一下宗门的长辈们过来。
这中间自然包括了苏晚晚的二爷爷苏铁山。
原本依着二房那德行,专门嫉妒他们大房人,还爱挑事生非,他们是懒得喊苏铁山过来吃饭的。
但是这种场面事,如果不喊苏铁山过来,倒显得他们家太斤斤计较,不守礼仪了。
不过一顿饭罢了,苏家人也懒得计较那么多,最后还是决定请苏铁山过来。
希望这一次二房人别闹腾出什么事儿来。
苏清河虽然不乐意去喊,可是听到苏铁柱的吩咐,还是点了点头,朝着苏家二房的方向走去。
没一会儿,苏清河就到了苏铁山家。
苏清河对着屋子里喊了一声,“二爷爷!”
苏铁山听到苏清河的唤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看到苏清河,笑着问了一句,“清河小子,你喊我做什么?”
相对于徐氏平日里的刻薄样,苏铁山明显要客气很多。
不过也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客气,不像徐氏那样拉破脸罢了,心里面也会和徐氏一样,同大房攀比,不希望兄弟们的日子比他过得好。
要不然的话,徐氏长久以来这么蹦达闹腾,时常在大房这儿挑刺占便宜,他也不至于一直熟视无睹。
正因为心里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所以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苏清河回了句,“二爷爷,我爷爷喊你过去吃顿饭。等会儿你就赶紧去我家吧。”
搁在平日里,没事儿的时候大房不可能好好的请他们二房吃饭,今天肯定有什么事才对。
于是苏铁山好奇的问了句,“清河小子,你们家咋好好的请我过去吃饭?”
此时,屋子里出来的徐氏也好奇的凑过耳朵来听,想晓得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不是二房又有什么喜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