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过去
温知南最终还是没有打通电话。
他回到家里,锅里蒸的馒头已经和石块一样硬,烧着的柴火已经熄灭了很久,黑灰晾得软绵。赫然是一副慌忙离开的场景,甚至连做好的早餐也没来得及吃,灶台边的两个东倒西歪的小木凳被温知南扶起。
身后跟着他进来的人解释:“你父母不在家,是因为你弟弟在学校出了点事情,他们赶过去了。”
一路把这群不速来客晾在身后的温知南才终于有了些回应:“又有人欺负他了?”
“说是和同学起了点争执。”
温知南皱着眉头。
他和弟弟没有血缘关系,是他十五岁的时候,养父母才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孩。他弟弟是个软软糯糯的小团子,但温知南那会也上起了高中,逐渐忙起来,和弟弟相处的机会较少,更别提后来上了大学。
但不代表他不喜爱自家幼弟,相反,因为对养父养母的感激,他对弟弟很爱护。
弟弟上学的地方远,通常是寄宿,有时放假从学校回来不是嘴角有几道伤痕,就是脚走路有些不方便。温知南不用想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即就冲到学校去找人说理去了,却不想老师和校长都是势利眼,装成一副和事佬的模样,给温知南气了个不轻。
私下里甚至抄着家伙要去揍人,把校方吓了个不轻,也被养父母拦住了。最终退一步要求了换班换寝,但现在看来效果也不大。
“知道了。”
他默不作声地把没来得及收拾的板凳扶好,将锅里剩的倒进桶里,拿起扫把瞅了眼还在他家里站着的人,掀起眼皮:“还不走,是要我来赶人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弟弟可以换一个更好的学校。”
温知南白了一眼:“经济和户口不允许。”
小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他很喜欢在乡下疯跑,看田间树头有趣的事物,没心没肺地玩了好些年。直到上学后懂事了些,才会留意到每当深夜的时候养父母都会小声讨论。
关于他们也希望拥有一个亲生孩子。
不孕不育的症状深深困扰着他们,不惜花了多年的继续治疗才得到个孩子,温知南是欣慰的。
但这个年代孩子出生后面临着更高教育的需求,纵使孩子带来了欢乐,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养育压力,田间地头的耕作无法给弟弟更好的环境支撑。
温知南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父母每天乐呵呵的脸上藏着多少对孩子的忧思,即便如此,他们还总是问他在学校钱够不够花。温知南都说自己有在打工,不需要他们操心,可最终还是成了他们的一道心坎。
“如果这些限制都是小问题呢?”
手下的动作一顿,温知南抬起头。
与其说是为了换个学校,倒不如说温知南真烦了项家连续几个月来的骚扰,更何况认回自己有家底的亲生父亲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在温父温母打电话来的时候,温知南直接这么说的。
……
被接回去的三天里,温知南一眼没见到向正强,那个电话里反复和他说对不起,并且是他的血缘上的父亲忙的从未出现过。
温知南坐在房间里,每当下楼吃饭,项夫人和项正强的其他儿女就放下筷子,一言不发地看着他。餐桌上没有多出来的空位,也没有准备好的碗筷。
俨然一副外来人的模样。
桌上几个人互相看几眼,为首的主母扣了扣桌子:“都在看什么呢,有什么好看的。”说完就当他不存在。
下了楼,温知南又翻个白眼再上楼,直到深夜了才有人敲了敲门,打开房门不见人影,只有地上放着一碗堆着点剩菜的饭。
当喂狗么?
温知南差点一脚将碗踹飞,最后还是忍住了这股子气,他转身回屋。
来之前温知南还捎了两个饼在身上,这两天全都吃完了,外头地上的饭他不想吃,彻彻底底一点余粮也没有。
他半夜也不是没出来试图在厨房里找点吃的,但这大户人家的厨房比裤裆干净,半天翻不到一个熟的能吃的东西,不像是在乡下,在树上随便摘两个果子都能填个肚子。
最后他抱着被子挨了一晚上的饿。
好歹还是有可能还能长个人的年轻人,一天没进食的温知南半个饿的两眼发昏。
鸡还没叫的点,他爬起来蹲在客厅门口。
直到做饭阿姨出现,他立刻起身喊了句“阿姨好”,将刚准备好的温水水杯放在阿姨手中,又殷勤地替她接过刚买好的菜。
狗腿地跟在人后头阿姨阿姨的叫着。
“阿姨,来这么早,辛苦了吧。”
“阿姨,东西放这我给您拿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