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愤愤道:“就因为他是安国公独子,所以便可以蛮不讲理地、无视对错地抢夺他人之物?这世间到底还有没有公道所在?”
江辞想起上一世临死前,李承贺对她说的那一句“朕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对就是对,错也是对”,不禁有些慨然,摇头道:“或许没有。”
唐风有些失望,将行李放到地上,不慎掉落出一本书籍,看着书封上的“论语”二字,他悻悻地道:“我真是白读了这么些年的圣贤书。”
“我真是白读了这么些年的圣贤书。”另一房间内,韩良发出了与唐风同样的感叹,他张开双臂,闭上眼睛,猛地往后倒去,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享受片刻的休憩。
小厮杜衡四下看了看,忙不迭地去把窗户关上,又走到韩良面前侍奉。
韩良先前的盛气凌人早已不复存在,眉宇间含着愁绪,竟有些忧国忧民之态。
杜衡咂了咂嘴:“小公爷,读书为明理,您心里知道就好了。”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韩良睁开眼睛,眼神中带着疲惫,“父亲的教导我时刻记在心中,只是每日要装出这等跋扈姿态,终究是累得慌。”
韩斯是先帝旧部,自然效忠于先帝,先帝属意李承霖,这是众人都知晓的事情,更何况,先帝曾私下召见韩斯,将李承霖托付给他,他自然尽忠职守。
十八年前,北姜国屡屡犯边,边疆百姓不堪其扰,先帝便派韩斯前去处理此事。
没想到北姜国迂回避战,他进则北姜退,他撤则北姜又卷土重来,如此再三,甚是恼人,本是一两个月便能摆平的小战,却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
待他得胜回朝,却发现帝后薨逝,朝中早已换了天地。
先帝驾崩,本该由太女殿下继位,不曾想却是早已封地在外的燕王登基,原先的皇太女则成了长公主。
他回想起来,终于明白为何他打了三年的仗,朝中却无人过问;终于明白他为何陷入敌方的陷阱,差点没能活着回来……
韩斯不在朝中的这三年,兵权早已一分为三,新人接替了旧人,唯有三年前带去边疆的几万兵士尚可差遣。
他知晓中了圈套,却也无可奈何,除了暗自感叹“居心叵测,毫无遮掩”外,再无其他。
新帝忌惮他,他是知道的,只能渐渐敛了锋芒,并教导韩良,要他善刀而藏之,再另寻机会。
韩良是韩斯的独子,父子一心,韩良自然懂得他的良苦用心,便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为的便是让李承贺少些猜忌,但他心里却时刻记住韩斯的嘱咐:“将来若有变故,你只需记住,唯长公主马首是瞻。”
韩良从床上起身,打了个呵欠:“罢了,这么多年都演过来了,还差这一时半刻吗?”
第16章
二月草长莺飞,万千举子集于京城,参加会试。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由翰林院主考。
江辞排着队,等候着进入贡院。她一边数着队伍的人头数,一边不停地往院墙上看去。
进入贡院前须得搜查行李和验明正身,经此细致检查,江辞一定会露馅。
所幸她已提前想好对策。
据东越史书记载,景越十年甲戌科会试,贡院起火,时间情况紧急,来不及传唤官兵,礼部便派了一半官员前去扑火,剩下的一半官员继续对考生进行检查,却因为人手不够,不得不草草了事,只过了眼长相,略微翻查了行李,没有大问题便放考生通行了。
上一世江辞就是这样瞒天过海的,所以这一次她打算故技重施。
她安排了云桃去纵火,只等待着她的好消息传来。
可她哪里晓得,贡院今日有位大人物要来访,早暗中派人清除场地之患,大人物身边高手如云,一只蚊子都能准确拦截,更别说是浴火之箭。
云桃的浴火之箭还未射到贡院,便被另一位箭术高超之人拦腰截断,一分为二,再起不了火花。
眼看着队伍越来越短,江辞也不由得心急如焚。
——要不,找借口逃走再作打算?
可兵部在贡院内外守着,她排得好好的,突然就抽离队伍,其他人难免起疑。
纠结着纠结着,竟也排到了头。
终于,轮到江辞了。
考生十个为一组,检查时须得解开衣裳,裸露身子,以防夹带作弊。
她心下犯怵,始终不敢向前迈动步子。
——这跟印象中的怎么不一样?按理说贡院早该起火了,可是,火呢?
礼部官员见她不为所动,考虑到还有后面不少考生,便催促着她快些上前。
江辞一下失了神,懵乎乎地走上去,将应试文牒交给礼部官员,立在原处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