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之下(151)

晏如叹息一声,笑着没有回答,只是热烈地用尽全力地回应秦月章的动作。

落日熔金,终于彻底沉了下去,天边的火烧云逐渐黯淡,深蓝色在天幕中扩散开。

远处的霓虹灯渐次亮起,牧羊女雕像沉默地俯视着脚下来来去去的行人,也接受着年轻男男女女们对于美好爱情的祈愿。

一束玫瑰花被放下,而雕像脚下,已经有一圈玫瑰花连成的花墙。

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习惯,但是大家都好像默认了这个新习俗的存在。

这的确是再平淡不过的一天,也会是他们未来的每一天。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正文到此结束啦,接下来会有秦教授的番外。

第95章 番外峰终定理(一)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叫做峰终定理。它是指人们对待人、事、物的印象,会停留在高峰时刻,或者结束时刻。比如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峰终定理的完美诠释。好人一生是不可以做坏事的,而坏人则轻松得多。

我在很多人身上都见识过峰终定理的应验,这也是心理学的魅力之处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在外面风风光光的我的母亲简妮,回到家之后会变成一个歇斯底里的疯子。

她不遗余力地与我父亲争吵,摔东西,然后夺门而出。

我实在太好奇了,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什么让她具有了这样截然不同的两面呢?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么不同的面目?

我好奇到想要剖开她的胸口,看看藏在下面的那颗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后来我长大了一些,明白了撕裂胸膛是看不到人的内心的,只会引来死亡。所以我开始接触心理学,企图用一些理论来窥探身边人的内心。

我的生命前二十几年,只有心理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我并不认为。

心理学给我带来了很多东西,名誉地位,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见识到了很多人。

听那些人苦恼的倾诉,诉说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实在是太有趣了!

我每每露出感同身受的表情时,他们还会欣喜地诉说更多。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自己也具有这样的两面性。

人类是真的很神奇,不是吗?

只是久了之后,难免会腻味。因为很多人的苦恼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不外乎对于金钱、权利或者感情的求而不得。

我承认,我在很久之前就对暴雪感兴趣。钦州与我无话不谈,就算他不想说,但是只要稍加引导,我总能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一个轮廓来。

但我没有想到,他会因暴雪而死。只是因为一个保密的学术会议,我错过了他发来的信息。

我一直认为,钦州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我们互相知晓对方的过往,也熟悉成长经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叹过,我就像是一个理性到只会权衡利弊的机器,总能在众多抉择中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

他还说,不知道哪一天会出现一个人,让我丧失所有的理智。

我当时不甚在意地笑了。会有这么一个人吗?就算有,我也不会让自己落到,如那些来向我求助的病患那样的愚蠢可怜境地里去。

可是这么了解我的人,我最好的朋友,就这么被人给害死了。

说不愤怒,当然是假的。我要让害死他的人偿命!

可是报警的电话还没有拨出去,我就犹豫着放下了这个念头。

其一是,微曜科技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这样的大型企业,必然盘根错节。如果他们与政府中的某一些人关系密切,难保不会打草惊蛇。其二则是,我太好奇暴雪系统了。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机会。

反正钦州已经去世了,这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不管凶手能不能伏法,他都不会再活过来了,不是吗?所以活着的人应该向前看,看看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

所以我毅然放弃了国外的积累和团队,决定回国发展。

时至今日,我都认为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我遇见了晏如,遇见了钦州假设里的那个人。

我第一眼见到晏如,隔着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只一眼我就认出他来了。

是的,我曾经见过他,在我的某次讲座上。彼时他站在台下仰头看我,迷茫脆弱,像个需要救赎的迷失者。而现在他却说是他杀了钦州,并且拒不交代尸体的下落。

我当时就想,他不是一个迷失者,他是个小骗子。

我当然没有说出真相,我在静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看什么时候,才能对钦州,对所有人最有利。哦,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对我最有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