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
唐安华翻转镜头,摄像头对着餐桌的饭菜,炫耀道:“你喜欢吃的菜,莴笋炒虾仁,鱼香肉丝,色香味俱全。”
唐非晚咬牙切齿:“爸,你......”
“让你不出去,不出去,偏不听,现在知道不好受了?”
江君丽少有和他统一战线,不赞同唐非晚外住,“她心血来潮的决定,可能下个季度后悔就回来了。”
“江医生,唐老师,我签了一年的租房合同,毁约不退押金。”唐非晚扣上饭盒,言语坚定道,“我不会后悔。”
挂断视频电话,唐非晚出门遛狗,随后回家收拾,清洁,消毒家具,最后洗完澡躺在床上已经接近10点。她闭着眼睛,明明接近40个小时不眠不休,依旧没有睡意,满脑子都是林也的身影。
她们的物理距离,从相隔8000多公里,坐飞机还要转火车,到现在只有不到10米,敲敲门就能见到彼此。但是心理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远到唐非晚快要没有信心再走近她。
不知道过去多久,大床上平躺的人翻身,鬼使神差拉开了床头的抽屉,拿出一个铁质的盒子。
上了年头的铁盒,封面印着德文:“Ein kostbares Geschenk。(珍贵的礼物)”这是2014年1月,导师送给她的新年礼物,她把铁盒里的两本书,两只钢笔腾空,用来装信。
三年,四封信,信件寄出地蜀江市,寄信人林也。
而她,却在她们分手后的第9天,才发现这些信。
信纸有些老旧,虽然小心翼翼保存着,但耐不住她时不时拿出来,抓在手里回忆过往,晃眼就是半日。
2010年夏
糖糖,提笔时,你才离开不到两个月,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这封信,或者什么时候收到这封信,但是此时此刻,只想写下对你的思念。
林也和她分享了初到附二院急诊科的彷徨,以及经历自我否定,坚持不懈,到克服困难,最终得到主任认同的成长。
两页信纸的最后六个字:期待你的回信。
2010年冬
糖糖,这是我写下的第三封信,前两封大概已经石沉大海。
林也让她注意身体,少熬夜,天气变化别忘记增添衣物。最后的六个字依旧是:期待你的回信。
下一封信便跨越了两年,2012年冬
总想着,你在国外的每个季节都能收到我写的一封信。春夏秋冬,一年四封,这是第十封信了吧?
每封信林也都会和她分享自己的工作,分享身边发生的事,一如既往,最后的六个字:期待你的回信。
2013年夏,林也写的第十二封信,也是她收到的最后一封信,那六个字,始终如一。只是倒数第二排,林也问她,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吗?
唐非晚还记得,那年8月26日,林也29岁的生日,北京时间晚上10点32分,因为时差,海德堡迟六个小时,下午4点32分,她从实验室溜出来,抬头仰望着一望无垠的蓝天,打去越洋电话。那会儿,两人聊天,还能说许多话,通话时长1:27分,她轻轻地唤着林也的名字,不同的叫法,对方都一一回应。
“学姐。”
“嗯?”
“林医生。”
“是。”
“林也。”
“我在。”
在心里倒数三秒,她让林也推开窗户,低声问:“你能看见吗?”
“今晚的月色真美。”
说完,她红着脸问话筒对面的人懂没懂自己的意思。下一秒,林也缱绻的声音似流水般,温柔地淌进心窝,“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吗?”
第12章
林也喜爱阅读,喜欢中外名著,也愿意抽时间去电影院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
《爱丽丝梦游仙境》正是她推荐给唐非晚的电影,所以唐非晚当然明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但是那时的她故意装懵,想听对方更为直接的表白,狡猾地摇头:“不知道。”
空气短暂沉默几秒,林也温软的嗓音便在耳边响起。她咬字很轻,带着些许笑意,以及撩人心弦的慵懒柔情。
“因为,我喜欢你,没有理由。”
信纸悄然滑落,回忆有多甜蜜,如今的唐非晚就有多悔恨。蜷缩在大床角落的她低垂着眼眸,胸口一颤一颤,任由泪水打湿环抱的枕头。
***
第二天休息,唐非晚没有调闹钟,睡醒时已经中午。她将手边的信纸收好,规整地放进铁盒。一般来说,国内信件寄去国外可以选择国际平邮和国际航空挂号信。挂号信相对安全,寄信者能够查询信息,不过唐非晚拿到的却都是平信。
还是在隔壁房间的租户退房前,将两间房共用的邮箱打开,翻找到这四封。
怪不得林也偶尔会问她有没有收到谁的来信,可惜那会儿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