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老夫人感慨,“所以说,人善被人欺啊。三娘我也是看着长大的,虽然性子娇气一些,但心却好,是个纸老虎。”
丹阳一地,世族林立,这位老夫人也是世家女,在京都一辈子了,颇有位分,她都说了此话,哪里还有人质疑。
折绾就跟在玉岫的身后,瞧着她这里说那里哭,把事情越说越大,说得勋国公找到宋家老大人谈了谈,玉岫这才对外说病了,要养病。
她欢欢喜喜的道:“勋国公真要面子,我以为他会早点过来的,结果我都去过这么多夫人家了才来,这可不好办,该哭的地方我都哭了。”
京都有门有户的哪个也没能逃脱她一张拜贴。
折绾其实不太适合讲故事,她平铺直叙的将事情说了一遍,越王妃竟然也笑得前俯后仰,而后畅快的道:“你们这件事情做得极为爽快。”
她之前没跟玉岫打过交道。她虽然性子也爽利,喜欢说笑,但跟玉岫左右逢源不一样,她在外的时候不喜欢说话——这点跟越王一般。
如今却想让折绾为她引见玉岫,“我是真佩服她。”
折绾满口答应,“但她‘病’了,最近是不好见客的,怕是要过几日才行。”
越王妃就啧了一句,“阿绾,你还是太规矩了。”
果然折绾去宋家一说,玉岫直接坐着马车出了门。宋夫人十分尴尬,跟折绾道:“她就是这般的性子!”
折绾看着尘烟滚滚的马车温婉笑起来,“是,我很喜欢她这般的性子。”
宋夫人其实最开始想把宋玥娘养成折绾这般的,娴静大方,稳重良善。她叹息,“玥娘最近没给你惹麻烦吧?”
折绾揽着宋夫人,轻笑道:“我每来一次,您都要问问。”
不过这段日子忙着孙三娘的事情,倒是忘记跟宋夫人说莹姐儿。她道:“您知晓我家三弟想要接升哥儿去湖州的事情吧?”
宋夫人不知道。她诧异道:“还有这事?”
折绾点点头,“我以为三弟妹会跟你说的。”
宋夫人便气道:“她瞒着呢!这脑子不清醒的,胳膊肘往外拐,怕我不准她送孩子走。”
折绾解释:“看她的意思,她也是不愿意的。”
宋夫人:“她是个笨脑壳,刕鹤悯的要求,她最后还是会同意的!”
这倒是真的。莹姐儿最后还是被送去湖州了。不过这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折绾没有太急着打消宋玥娘的念头,也不知道她和刕鹤悯的具体情况,不敢断定哪条路对莹姐儿好。
只能靠宋夫人去决定了。
宋夫人很是感激折绾,“你这是帮我大忙了,不然她敢上天!”
她还对赵氏颇有微词,“我家那个傻丫头还以为婆母是心疼她的呢,如今是瞧明白了吧?儿子在那里,她心里那杆秤就不会偏向儿媳妇!”
折绾不好跟着说,辞别从夫人回到府里,便看见莹姐儿正和升哥儿和川哥儿一块在她的书房里面坐着看书。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们倒是很喜欢她的书房。宋玥娘觉得这是因着她书房有很多花的缘故,便从花草房搬了许多花回去,但两个孩子还是喜欢来这里。
三个都很懂事,不会乱动她的东西,只会规规矩矩的坐在一边看书。折绾笑着进门,莹姐儿最先奔过来,指着她系在十八学士花枝下的铃铛兴奋的道:“大伯母,是我的铃铛,是我送给你的铃铛对不对?”
折绾摸摸她的头,“是。”
“这叫做铃索护持。这般把铃铛挂在花梢上,便可以用来惊吓鸟雀,雀儿便不会来啄花了。”
这盆十八学士就放在窗下,时常有鸟雀来,她就正好把莹姐儿用的铃铛用起来。
莹姐儿小小年岁却十足爱美,连连惊呼:“茶花有了它好好看啊!”
她一直留在苍云阁不回家就是为了等着问这一句。
折绾牵着她的手走到窗户边,“你喜欢?”
莹姐儿:“喜欢的。”
折绾:“那就送给你了?”
莹姐儿:“真的?”
折绾:“真的。”
升哥儿眼睛亮闪闪的过来,“大伯母,我也要。”
折绾:“你挑一盆喜欢的搬回去。”
而后微微迟疑,看向站在一边眼巴巴的川哥儿,“川哥儿,你想要吗?”
川哥儿还没回答,升哥儿就已经大声说了,“他喜欢的!大伯母,川哥儿刚刚也说你的茶花漂亮呢。”
折绾却送了他一盆用木棍撑着已经长满了花蔓的蔷薇花。
她温和道:“这是你母亲最喜欢的。”
川哥儿自然知晓,只是被她口中‘母亲’弄得措手不及。他看向门口,门外的院子里面就种了许多蔷薇花,它们开得正好,于妈妈常常对着那些花流眼泪,说:“这是你母亲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