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快吃饭吧。”宋茹的嘴咧到了耳根,这封信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家又来了希望。
不得不说,这是季云漫两个月以来第一次用心的去感受菜的味道,没有什么消息比段亭泛还活着更让人开心。
吃到一半,院子外细碎的脚步声传进来,大家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沈书庭放下筷子,撑着拐杖站起来,对着门外路过的军队,敬了个礼。
没错,这段日子已经是不知道多少次,这些受了重伤的八路军从前线回到延安了,大家步履蹒跚,国旗也被战场上的炮火炸得不成样子。
宋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不知道这场仗还要打多久。”
单行放下碗叹道:“每次回来的人,都比出去的少一半...”
看着门口路过的八路军,季云漫心里不免又泛起了对他的思念,战场上子弹不长眼,段亭泛真的能活着回来吗?
“伤兵那么多,站里肯定忙不过来,我先回去帮忙了,一会儿你自己回去。”齐潇潇将帽子戴在头上,拍了拍沈书庭的肩膀,然后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钻进了随行的队伍里。
沈书庭单手扯了扯军装,对着季云漫说:“我也先走了,改天再来看你。”
“慢点儿,沈大哥。”季云漫来不及挽留,只有看着沈书庭一瘸一拐的走出院子。
“唉...听说八路军的物资紧缺,战场上很多人都是冻着身子在打仗的,也不知道三少爷怎么样了。”单行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三少爷毕竟是段景山唯一的血脉了。
季云漫转念一想,问到:“大嫂,我们今年收的棉花还有多少?”
“侬不会是想做些衣裳送给八路军吧?”宋茹问。
“对!他们在前线保卫我们中国的土地,我们在后面,同样也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正现在生意不好,闲着也是闲着,我现在就去赶制衣裳,大嫂,你去把那些布料都拿出来。”
“好。”宋茹倒也是答应得爽快。
季云漫重新拿起针和线,将棉花一点一点的塞到衣服里,战场上的八路军,就算是战死,也不能被冻死。
腊月十八。
短短十多天,季云漫的手早就被针磨起了泡,但好在,衣服总算是赶了一批出来。
他和单行推着满满一车的棉衣,往八路军的指挥所走去。
指挥所里,所有人都很忙,电报一封接着一封,房间里的指挥官抓耳挠腮,面目睁红,像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
“云漫~”沈书庭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季云漫,目光停留在她身后那一板车的棉衣:“你这是...”
“我和单叔听说前线的战士没有足够过冬的衣裳,我这里的棉花也不多,但凑了凑这里也有100多件了,全部送给你们,就当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
沈书庭大为震惊,急忙撑着拐杖上前了两步,伸手摸着厚实的棉衣,开心溢于言表:“谢谢,谢谢你云漫,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些物资,我相信,我们中国一定会胜利的。”
看到满腔热血的沈书庭,季云漫也被深深感动着,她点点头:“一定,单叔,我们把衣服卸下来。”
“好。”
这时,一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匆匆拿着一封电报跑过来,对着沈书庭敬了个礼:“沈班长,刚刚截获的电报,只有断断续续地一部分,因为频段很微妙,声音微乎其微,我们听不见。”
沈书庭拿着电报迅速折返回电报室,拿上耳机坐在电台前听了许久,脸上的神情很凝重。
十分钟后,他取下耳机,摇摇头:“不行,听不清楚。”
“那怎么办?现在120师正等着我们的消息,时间不够了,这封电报很有可能是日军最新的情报,如果不能破解,那我们120师的行军路径就会很被动。”
话毕,众人陷入了沉思...
在门外的季云漫听见后,立刻放下手里的衣服,走了进去,看向沈书庭:“沈大哥,让我试试吧...”
“你?”沈书庭皱眉,有些怀疑。
“对,我的听力异于常人,之前在上海,亭泛也教过我使用电台,我或许能听见,而且也学过一些电文。”
沈书庭听闻后,思虑了半晌,而后点点头,从凳子上站起来:“好,你来试试吧。”
季云漫二话不说,立刻坐在了电台前,戴上了耳机。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听到
正如刚刚他们说的那样,这个波段混乱,伏动很小,她听起来都有些吃力。
但这个频率似乎以前段亭泛教过自己,她听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伸手,单行立刻从旁边的桌上递给她了一支笔,她拿起那张断断续续的电报,把剩下空余的地方,一个字一个字的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