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比如……比如……陈茵想半天,才想到一个好的例子,“你看哦,不能说的秘密里面那句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如果换做作文呢,得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什么时候下起的雨,‘你’又是谁,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但你不觉得有时候,话不说透反而比什么都说清楚更吸引人吗?”
然后她和游淮,也成为了什么都不说透,在当初看来最吸引人的关系。
他在屏幕那一头,给她唱着她喝醉时缠着他想听的红豆。
而她在屏幕这一头,透过耳机听着他的声音,当初分手时的难过终于越过三年的时差,姗姗来迟。
申铠扬还在给她弹消息。
——我的拍摄技术怎么样? 比起你们电视台的摄影师是不是要牛一点?
他满嘴跑火车,开了一堆玩笑,最后也是漫不经心地发来一句。
——冻死了这天气,要不是游淮喊我出来我才懒得出门,这么大的包厢就我们两个,还是游老板阔气啊,专门开一个房就唱这么一首歌,绝了。
陈茵没有回复。
很多人说,陈茵,感觉你内心挺强大的,分手好像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
和前任可以正常见面,不会表情管理失控也不会仓皇逃走,像对待普通朋友一样镇定甚至能正常交谈,这是身边其他朋友无法做到的事情。
她们都说真正喜欢的人分开后是不能做朋友的,最好是连面都不要见,相忘于人海就是最好的结局,旧情未了就像没有灭干净的火,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能死灰复燃。
话外的意思陈茵明白,无非就是想说她爱得清醒理智其实就是没那么喜欢。
她也一度觉得自己要么内心真的足够强大,要么就是如她们所说没有那么在意游淮。
但直到现在,她因为游淮专门给她唱的一首歌,难受得好像手机不是砸在鼻梁而是砸在了心上。
一个三分钟的视频,不知道循环了多久,房门忽然咯吱一声被人从外打开。
视频里在昏暗中的人出现在了玄关,他站在灯光之下和咬着唇克制泪水的陈茵对视。
时间跟歌词一起滴滴答答游走,耳机里的声音停下,背景音乐也被重新暂停。
她才听见游淮问,“你在难过什么?”
是认真疑问的语气,望来的那双眼也是认真专注的,他像是在等一个该如何哄她的答案。
陈茵很少觉得游淮是不可替代的。
恋爱时比起我永远爱你这样的甜言蜜语,她更喜欢说游淮我们去做这个、我们去做那个。
直接省略了询问的过程,不需要了解他要不要去、喜不喜欢。
她和游淮认识太久了。
幼儿园上学第一天认识的第一个小朋友是他。
对世界的认知尚未形成,独立看的第一本书是游淮在她旁边给她翻字典找拼音和她一起理解故事内容。
游淮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她点头觉得游淮说的每一句都是对的。
学校小卖部卖的牛奶饼干就是最好吃的零食,体育课跑完步喝一瓶冰可乐就是最爽的,不会有人来问,陈茵你是自己喜欢还是游淮喜欢所以你才喜欢的?
被省略的问题,导致她从来没有去想过答案。
哪怕在分手的那一刻,她想的也是回到朋友的状态。
所有能被她接受的设想都是基于:
——无论关系怎样转变,游淮都不会离开她的世界。
分手的时间虽然是三年,但三年里始终没有真正的断联。
无数次朋友组局的见面中,她的余光跟着聊天的声音一起转到他身上。
对别人说生日快乐的游淮、低头回消息的游淮、朝她看过来又很快看向别人的游淮……
一些曾经觉得难受气恼的画面,在这个时候被二次放映。
在逐帧放映的镜头里,她从所有的游淮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眼睛。
粘腻的、开心的、不舍的、难过的、最后懊恼的,跨越了漫长的时间,终于被看见万花筒内的真实情绪。
陈茵很讨厌在游淮面前哭,她喜欢在他面前显得轻松自在,不喜欢让他觉得自己是脆弱的。
但现在发现,脆弱也跟咳嗽一样难以掩藏。
“游淮,我有、有点想你……”
仍然进行了一些遮掩。
如果按照数学考试的标准,正确答案应该是我很想你。
分开的时候没有觉得会很想游淮。
分开的时间里也很少觉得很想游淮。
但是好奇怪,在游淮重新走向她,对她用行动表示只要她开心就可以他怎么样都无所谓,主动权全部掌控在她手里,他真的像以前她偶尔想的那样,希望他出现的时候就出现。
这种时候,陈茵竟然会觉得很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