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叶古榕回到公司的时候,王芳细心的准备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
倒也没有整的太特殊化,她是一个细致的女人,在这方面有着灵敏的嗅觉,这个仪式既不能太浮夸,但也不能显得他不重要。
叶古榕很满意,休息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大家对他依然尊敬有加,这让他对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好,谢谢大家,都回去继续练字吧,马上开学了,你们也练不了多久了。”确实,这一晃,还有一个月就开学了,冯野松也要去大学报道了。
他没有立刻去琢磨他的澜庭奖题目,反而观察了一下他的学的字。
有几个苗子很不错,可以着重培养,有望在青少年书法大赛中拿些奖项。
现在再去看他们的字,不由得让他大吃一惊,之前说的有形无力的那个孩子,在两周之内就领悟到了他的错误,并且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可以在他的字上面看到他的风格,个性,脾性,喜好。
这是叶古榕最喜欢见到的情况,在快节奏的当下,能有人沉下心去感悟书法的一笔一划,他认为这是很难的的品质。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不小的进步,他适当的作出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干劲十足,并且不会让他们骄傲自负。
冯野松看着叶古榕温和的对那些孩子拍拍头,拍拍肩。
嘴角不由得上扬,这人认真起来还挺勾引人的,他在心里默默想着。
叶古榕今天很是高兴,没让他们高强度的练习,反而抽出点时间,给他们讲中国书法史和历朝历代优秀书法家的作品。
他讲这些课时就像在说画本子一样,有趣的很,同学们都停笔驻足观望。
在讲中国书法史的时候,他会在那个朝代挑出典型的书法家,并且来讲述他们的作品。
顺手讲点这些书法家的大大小小的私事。
当讲到天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时候,他说的不仅仅是写字的技巧,转,折,提,按,挫,顿等等。
他同时也说出了《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三十多位家人为国献身,他和他兄弟颜杲卿死守不降,最后颜杲卿被肢解,被割去舌头,仍不投降。
颜真卿多方寻找家人尸骨,最后却只寻到他最爱的侄儿颜继明的头骨,万千悲痛之下,写下《祭侄文稿》。
全书234字,反复涂改多次,唯恐写不出颜家的忠毅,他蘸的不是墨,是颜家的血。
当听到这里时,很多孩子都听的入了迷。
颜家的经历无一不使他们震惊,同时他们的忠贞让他们敬仰。
再来面对自己的字时,也有了种不一样的感情,感觉面前的字仿佛是活了一般。
倚着门框的冯野松听故事也听得入迷,这故事他很小就知道了,他爷爷经常给他讲,冯老先生对颜家佩服的可谓是五体投地。
但是现在听叶古榕讲出来,又多了一番别的韵味,或许是他的停顿都恰到好处,让人情不自禁沉入其中。
叶古榕最后再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书坊,前往办公室,书法这东西靠的是自己,自己悟性和努力不够,再好的老师都是纸上谈兵。
冯野松自然是立马跟上,叶古榕发现自从昨晚后,冯野松巴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贴他身上。
现在也是,明明是好好走路,但走着走着就变了味,一开始是并排走着,后来他非要搂着自己,叶古榕自觉这不是别的地方,谨慎的看了看周围,唯恐被人看出了端倪。
叶古榕惶恐地拍开他的手,并且瞪了他一眼,厉声说道:“这是在公司!”
冯野松不以为意,“在公司怎么了?”
叶古榕直直地看着他,看的冯野松收回了手,不敢再犯。
“自己注意点,再说我还没和你密切到这个地步。”叶古榕说完就快步向办公室走去。
冯野松急了,“你什么意思?那你昨晚还……”
在办公室关上门后,叶古榕平静地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昨晚那就是个意外,以后都不会再有这种情况。”
冯野松想反驳,但发现叶古榕说的很对,叶古榕昨晚并没有承诺过什么 ,他懊恼的挠了挠头发。
叶古榕没在管他,坐在办公椅上把那则要求再次看了一遍。
时隔两星期,他脑子里有了些别的点子,他打算试试。
冯野松还在赌气,但是又不好去打扰叶古榕写字,于是干脆也坐下来写他的字,两星期没写,还挺想念这个位置,这些东西。
他在旁边写着,动静弄的非常大,拿笔蘸墨的时候,故意漏出点墨出来。
叶古榕在旁边看的心烦,忍不住呵斥他,“你能不能消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