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赛一共有36个人,6人一横排,一共6排。
5位评委要给36人轮流打分,写工作量, 也不小。
其实是6位评委,不过包西西自动自觉把自己移除出去。也就是在这里,她撞上了学生党——没想到他们是作为团体参赛的。
也是,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有时这种中式面点还是讲究一些天赋和传承。这次新中方能以集体来参赛, 背后也有政府的示意——
对于孩子们来说:去吧, 抱上哪个的大腿, 都够你们吃了;
对于那些老师傅来说:看看,我专业培养出来的徒弟也不差, 赶紧把你看家本事拿出来,去学校教教,不要藏着掖着了!
36席选手有男有女,年龄岁数相差很大。不过最让包西西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年仅18的龙凤胎,姐弟两长得其实并不像,但是感觉背后家庭很专业,和胡老头很熟悉的样子。
“吴茹、吴意,”胡老头摸摸胡子,乐呵呵地问,“这次你们拆伙啦?”
吴意的小脸崩得紧紧的:“我们认识吗?”
胡老头一愣,又笑了笑:“不认识不认识。”
吴茹把白眼翻得直冲天,她最烦这个弟弟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本来两人就和胡老头认识,怎么这时候才想起来避嫌呢?多此一举。因此她大咧咧地说道:“老头,你最好给他多扣点,让他清清白白。”
要她说,这次进面点大赛的,来来回回也就这些人,谁不脸熟谁啊?几个选手和评委不认识的。傻弟弟还用得着在这里标榜自己高风亮节呢?
哦,除了那群傻乎乎的学生们,像一个个傻狍子,毫无危机意识,还探着脑袋往自己这边瞧,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有几个离得近的选手,一看这里的选手居然和评委认识,当场心态便被影响,有些患得患失,迷茫起来。
好在评委群里还有一个更迷茫的——
包西西四处闲逛,随机发出哇的声音:怎么中式面点刀功还能这么考?
对于包西西而言,她的馒头包子,最多就是切切面团,剁剁馅,甚至现在剁馅都被机器代替了。
可是人家这刀功可不一般。
最基础的刀功,人人都很熟练。在包西西眼里,就是花样百出地把面团们分开:以自里向外慢慢推切;自上而下迅速剁下;不切断推刀成剂。两只手有节奏地咚锵咚锵,现场仿佛在演奏音乐。
要说这个技术,包西西还能算熟练,能够进去滥竽充数的话,下一个可就不行了。
手工雕荷花,你看过吗?
胡萝卜做花心,白萝卜做花瓣,各人手法各不相同,但都美极了。
包西西向吴家姐弟俩看去,果然两个孩子傲气有傲气的资本,同样是做手工雕刻荷花,他们比旁人更是精致了三分。
青萝卜做花心,胡萝卜切丝,粘上芝麻碎末之类,环贴于青萝卜,胡萝卜丝颤颤巍巍的,一抖一抖,不时还能抖落一两颗小花粉。而雕刻出来的白萝卜花瓣,吴家姐弟还用了粉色勾勒边缘,使得这荷花更多了三分娇艳。
不过……
包西西来做评委之前,也算临时抱佛脚突击了一些面点知识,怎么面点刀功做成萝卜开会了呢?
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包西西轻声问:“这考核的是面点刀功中的……”
胡老头笑了笑,他知道包西西对这职业也是一知半解,干脆趁此机会,对着摄像头娓娓道来:“面点源远流长,甚至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一直以来,它们都很贴近我们种花家百姓的生活,谁都离不开他们。包捏技法是我们的主要手段,可是如今时代在发展,中式面点的手上功夫既要有揉搓捏,又要能在刀上下功夫,这才能走得更远啊!”
吴茹忍不住偷偷吐槽:“你就说考别的考不出花头精,整点新奇的提高收视率来得了呗!”
这小姑娘嘴巴可真不带把门的……包西西眼角抽搐,不敢回头看胡老头的表情。
还好,刀功只是初试的一部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就是传统的基本功了。
包西西看着工作人员把那一朵朵荷花撤了下去,忍不住拉住一个人问:“这东西你们拿下去……蒸了吃?”
也不对啊,这些萝卜一蒸,不贼难吃?
工作人员吃惊:“你没看到他们都是拿502粘的?这玩意可不能吃啊。”
我说呢!他们人手一个小瓶神秘兮兮的,包西西还以为是什么绝密配方超强力的浆糊呢!得,原来还得502,真是大巧若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