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过了几天,上次见到的时候,这书生还是精精神神的,半点病样儿都没有!
赵安月一惊,脱口就问了,“昨天下了好大的雨!你不会昨天真来等了吧?所以才淋了雨、吹了风,就着凉了?”
方用行又是施礼,忙道:“君子无信不立,既然答应了自然要来。”
赵安月听不懂,听得直皱眉,“什么行不行,理不理的!文绉绉的,听不懂听不懂!”
方用行干笑了两声,然后从袖口取出一张对折的传贴展开,又朝叶小尘施了一个礼。
瞧他频频弯腰施礼,看得几人都累了。
“这位夫郎,不知……这字,您还要不要?”
第218章 穷书生
“这字,您还要不要?”
方用行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小,似乎是有些担心,甚至隐隐藏了些卑微。
叶小尘忙说道:“当然要!”
他一边说一边从挎包里掏了钥匙,开了门把一行人都放了进去,然后又从包里摸出一张对折收好的纸,上面正是李介丘写给他词句。
“就是这个!我想要六张、一共六句。是要挂在我这、铺子里的!”
方用行接过细细看了看,念道:“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都是好词好诗啊!”
一直显得拘谨局促的方用行终于松快了些,拿着那张纸连声赞叹。
叶小尘也问,“能写吧?”
“能写!能写!”方用行显然没想到一次竟然能接到这么多活儿。六幅字啊,他有时候摆一天的摊都不一定能卖出一幅字。
“不过只挂字显得单调了!小生可以帮您再作画!不额外收您的钱!如这句‘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千顷芦花似雪,草房屋檐升烟,若是画出来定然也是美景!”
这画可比写字费时间,他还说不收钱,这叫叶小尘不好意思了。
方用行又连忙说道:“夫郎心善,但小生也不是白帮忙的。只是……”说到这里,他面色窘迫起来,红着脸小声说,“只是家中实在是贫寒,我母亲又重病,正是缺钱的时候。我、我想问问,能不能提前给我一半的定金?若是能行,小生也愿投桃报李,免费为您作画!我定然好好写、好好画,六日后小生还在此处把字画交给您!”
母亲重病?赵安月这个没心眼的突然来了一句,“镇上的南山医馆不是每月都有义诊吗?你没有带伯母去看?”
方用行苦笑着摇头,“看过了。那里的李大夫实在是个好人,无愧于医者仁心。开的药都很有用,家母的病才有了好转,而且他体谅我家贫,特意寻了不太贵的药材。那方子难开,又得管用还不能太昂贵,李大夫叮嘱我次日再去找他取药,那方子他也是琢磨了一晚上才想出来的。”
“不过……也不怕您笑话,家里吃饭都难。义诊是义举,看病不要钱,可药价向来高。李大夫虽然竭力帮我开了好方子,可我……还是……日日供着药,还是难。”
说得可怜,赵安月听得同情心泛滥了,又提起了建议,“这、怎么会这样啊!你可是读书人吗,读书人可金贵了!竟然赚不到钱?诶,对了!你识字,可以去当账房啊!”
方用行却听得笑了起来,“小哥儿不知道其中门道!这账房常和钱打交道,这店家非熟人不用的。小生起先也去找过,可都不愿意要我。”
“除了账房……我还去码头扛过货。这事儿说着也丢人,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扛了三天货,我娘还没好,我倒是把自个儿累得病倒了,床上将养了好几天才能爬起来!之后再去码头,那边的工头都听说了我的‘丰功伟绩’,一个个也都不乐意招我了,还说我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大姑娘。”
方用行用自嘲的语气说话,语气酸涩得很。
“后来就找了个抄书的活,一边抄书一边摆摊子卖字画。但是富人只爱名家之作,平头百姓也没有欣赏字画的闲情逸致,所以那摊子也没什么生意。”
方用行又看着叶小尘,面露祈求地说道:“我……这请求确实无礼,可家母的药快完了,只能厚着脸皮请夫郎帮我了!”
叶小尘听懂了,他还真掏了钱,数了一百个铜板递给方用行,说道:“给你吧!六幅字画,一共算你一百文。”
方用行感激涕零,连忙伸出双手捧住了铜板。
可他欣喜后顿了一会儿,沉思片刻后,又说道:“这……一幅字是十五文,六副该是九十文。夫郎收多了!而且只是定金,您怎么全给了!这、不妥啊!实在是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