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丁一捧着面团,递到呈哥儿的眼前,呈哥儿的眼睛还带着笑出来的眼泪,抿着嘴憋笑检查面团。
碎裂的陶盆没有碎出小块的渣子 ,都是大片的陶片,取下陶片,面还可以用,呈哥儿把压进面团的陶片扣下来。
把面团放进新的陶盆,呈哥儿笑着故意说:“哥,你得少用点劲儿,咱家一共就三个陶盆。”
于丁一瞥他,呈哥儿也不怕,笑呵呵的直视回去。于丁一还能怎么办呢,他除了收着劲,努力不把这个陶盆也揉裂,什么也干不了。
没加水果然是正确的决定,最后它变成了合适的面团,两人的包饺子终于可以开始了。
面团切成小块,把小块揉成细长的长条,揪出小块用来擀皮,呈哥儿拿着小擀面杖,小手一转,就能把小面团擀成饺子皮,于丁一无论怎么尝试,也没看出呈哥儿是怎么转着圈,把面团擀成中间微凸,四周舒展的漂亮饺子皮的。
他放弃了,开始像小时候过家家一样,横着压一圈,竖着压一圈,努力的把饺子皮变成合适的形状,饺子皮不圆就算了,它还是方形的,方的就算了,它薄厚还不均匀,速度还慢。
呈哥儿已经擀好不少皮,正在包饺子,于丁一的第一张饺子皮姗姗来迟,呈哥儿不嫌弃,只是这样惨不忍睹的饺子皮包起来确实很费劲,摆在旁边的竹帘上。
一排排圆滚滚,皮薄大馅的饺子混进一个异类,瘪瘪的肚子,只能勉强保持它饺子的形状,很快,它的同类就来了,于丁一放弃擀面皮了,他用呈哥儿的面皮包了一个饺子,丑的离谱。
和一众金元宝一样的饺子中间,这兄弟俩异常突出,呈哥儿看着这两个饺子笑,也没有嫌于丁一捣乱说:“这不是挺好的嘛。”
俩人不到一个小时就把饺子包完了,于丁一努力到最后,也能包出形状了,馅饼状饺子,他说:元宝形状的就是难为人。
满满两大帘的饺子,外面的温度不够低,还冻不住饺子,于丁一 干脆收起来了,面果然和多了,连一半都没有用上。
呈哥儿说:“要不,还包饺子?也不能扔掉啊。”
于丁一想了想,说:“先收起来,想吃饺子的时候再包就行,不着急。”他短时间内是不想包饺子了,只要皮和包一样有呈哥儿的参与,他就能搞出个形状,要是全是自已,这饺子就得扔。
第91章 饺子
两人刚包完饺子收起来,屋里的温度好像下降了很多似的,于丁一怀疑的看看窗户是不是忘记收起来了,怎么这么冷呢?
窗户关的严严的,哪里的问题,屋里钻进这么多冷气,于丁一去柴房多搬点柴火回来,刚推开门,冷气就猛的灌了进来。
只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温度就已经下降到了这种程度吗?这得有零下五六度到十度了吧?要是现在下雪,肯定这雪可以站住脚,不会化。
于丁一搓搓手,去柴房抱了一大捆柴火,柴房的门被西北风刮着关上了门,连他都得用肩膀顶着门才能出去。
他真是小看北方的风了,说冷就冷,窗户纸是一定顶不住了风了,怪不得盖房子的时候,包工头给他的窗户上放了木板,他还嫌不透光把木板给卸下去了。
原来是为了挡风啊,屋里黑就黑了点,总比窗户被风吹破要好的多。
于丁一开门把柴火递给了呈哥儿,自已去杂物棚子把木板拿出来,都是正好的大小,严丝合缝的安在窗户上,前后的窗户都安好了木板。
主屋的木板甚至是可以打开的,于丁一默默的感叹,那几只鸡和钱真是没白花,这也太有用了吧。
把木板固定好,屋里呼呼的风声都变小了,于丁一回屋的时候,屋里的温度已经上来了,呈哥儿把小火炉都点好了。
呈哥儿先拉着于丁一,用自已的手给他暖手,呼气搓动,等手不那么凉了,才拽着他到火盆旁边,把冷透的于丁一烤暖。
于丁一烤着火说:“外面太冷了,这才立冬啊。”
呈哥儿点点头,说:“确实好冷啊,还好咱家的柴房都堆满了。”
呈哥儿把小陶锅拿出来放在火盆的架子上,倒上水,听水咕噜咕噜冒泡,把饺子倒进锅里。
于丁一在旁边用小锤子捣蒜,冬天羊肉特别合适,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借一点点蒜来提味,就是当当好的一顿饭。
在火盆里扔上几个番薯,小土豆,随着炭火的慢慢的散发属于它们的本来的香气。
木板上的小窗打开了,能顺着油纸看见窗外黑压压的天空,听见呼啸的风声,甚至连飘落的大雪的影子也能看见,很快就把小窗堆满了。
于丁一好信儿的抬起窗户看看,一小堆雪花顺着空隙,掉进了屋里,外面的大雪很快铺满了地面,于丁一伸手把小窗上的雪扫开,把小窗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