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校尉点点头,又看看他干净的打扮:“前几日府城混进来不少流民,咱们太守心善,设了粥棚布施。”
“没想到流民不知足竟然趁夜偷盗,弄得府城上下乌烟瘴气,甚至有流民为了抢粮食打伤了人!”
“太守没办法只能将流民拦在城外,每日晚间放一次粥饭。”
“这几日流民都汇聚到这,他们因为粮食不够闹过几次。”
“可是没办啊,朝廷不拨款,太守也没法子。可苦了我们了,天天要挨日水。”
“那我们要是想进去采买怎么办?”时老大琢磨着,看来官路走不了了。
“想进城也容易,每个人三十文。”
那人笑笑:“兄弟进不进?你刚给了钱,咱们不另收你的!”
“多谢了,我去问问我家人。”时老大拱手离开。
他穿过人群,流民几乎都面黄肌瘦的。
有个男人歪躺着,手指在头上扣扣挠挠,捉到一个虱子竟然放进嘴里了!
时老大嫌弃的快走几步,殊不知他之前也没有比这些人干净多少。
“前头咋了?”里正半坐在牛车上,一脸的好奇。
“流民太多了,府城不让进,咱们要是想去都城,得走野路了。”
里正听的心慌慌,走官路都不一定多安全,要是走野路怕是更危险。
“没有别的办法吗?”
“每个人交三十文也能进城去。”
“三十文啊……”里正乍舌,他们这一大家子,得两百多文,不是笔小数目。
“唉……没别的法子了吗?”里正不死心。
时老大摇摇头,安慰的揽住宋氏的肩膀。
“爹,去城里买点儿东西吧?”时时安拉住他爹的衣袖。
“咱们以后不知道要走多少路呢。三婶怀孕了,娘也身体弱,咱们也去买个牛车?”
“再到城里逛逛,看看大家缺什么帮忙买点儿。”
时老大家有时时安自然不缺吃喝,但是同行的几户人家粮食都剩的不多了。
日后没了粮食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时老大点点头,问他们:“你们有没有东西要带的,都说给安哥儿听,他记性好。”
几户人家都要了半袋粟米,半袋杂面就再没别的了。
时时安先不收他们银钱,说买回来再拿钱换,多钱买的多钱换。
时老大抱着时时安离开,有村人厚着脸皮上前询问。
里正闭着眼睛假寐,不理他们。
最后还是李维解释了原因。
那头听着的陈阿奶想了想拉着时老二一家也混进流民群里,往城门走。
剩下的村民面面相觑,他们也没多少粮食了。
但因为谁都不想花三十文进城,而时老大又已经走了,他们急的不行也没办法。
杨明看他们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耻笑一声:“你们那么多人,一人凑一文钱,派个人进城采买不就行了。”
村人们一想也有道理,但是让谁去又成了问题。
也有主动报名的,但是别人都信不过他,那人还闹了个没脸。
最后一个老妇人拍板:“请杨明帮忙去吧,他是里正儿子,最公正,肯定不会贪墨钱财。”
里正听她这么说,心里气顺了些,却也没开日让儿子去。
“杨兄弟你帮忙跑一趟,咱们都信得过你!”他把钱放在手心里举到杨明面前。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把钱拿出来。
杨明看了看他爹,见他爹点了头才说:“现在物价飞涨,能买多少我也不确定。先说好,买来可不退啊!”
众人见他同意都是喜笑颜开:“我们省的,多谢杨兄弟了。”
余下的村民不够三十户,少的几文钱杨明自已补上了。
杨明记了每家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就揣着钱去城门日了。
第59章 就叫白兔吧
一进府城,和外面是两个世界。
这里人们都穿着干净,发型整齐。
不说环境如何,光是面上的笑就和外面那群面带麻木的流民形成对比。
“爹,买的铁锅炒菜吧?”时时安搂着他爹的脖子。
“买那个干啥?陶罐一样使得。早年铁锅就贵,现在怕是要翻几番。”时老大虽然疑问却没拒绝。
“买一个吧,铁锅炒菜香。那个陶罐只用来烧水煮饭就好。”
时老大摸出怀里的二十两银子:“我就这些了,买了铁锅怕是没余钱买粮食了。”
时时安笑嘻嘻:“不怕,我这里有很多粮食!”
时老大见儿子的表情不起作伪,放下心去问哪儿有铁匠铺子。
“到城东铁匠铺。”路人指了条路,时老大就抱着时时安过去。
没走进就看到铁匠铺子门头上挂着一个牌匾,中规中矩的几个大字,还带着一把刀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