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琳将放在板凳上面的衣服都收拾了一遍。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赵建国推开房门,慢慢走了进来。
“给钱走了?”
赵建国微微颔首了一下,“坐车没有钱。”
“多少?”
“两块钱,我口袋里面就两块钱。”
“哦!那怎么到现在?”
“我去给老头子打了一个电话。”
张若琳无语的看了一眼赵建国,给老头子打电话,又不是三岁小孩,这种事情还跑过去告状。
“你看着老头子不怎么说话,但是威慑力还是有的,他要是真正发起活来,她们两个都怕得很,只不过这是女人家的事情,老头子不太好插手。说白了就是老头子大男子主义比较重。”
张若琳“哦”了一声,“希望能够震慑住吧!要不然头得疼。”
“对了,家里面邮箱里面插着一封信,是老家隔壁县写过来的,你在隔壁县有认识的朋友。”
张若琳楞了一下,连忙飞快的接过信件,自从上一次她小爷爷写信过来,这都过去这么久了,一封信都没有收到,她还以为她写回去的信她没有收到呢?
看着如今急切的媳妇,赵建国微微皱着眉头,“谁?”
“我姐的小孩。”
“你姐?你姐搬到隔壁县了?我记得没有错,你和你姐……”
“不是我亲姐!是我认的姐姐。”
“认的姐姐,你们在县城认识的?”
“是吧!”张若琳坐在床上,连忙将信封撕开,抽出里面的信纸来,看着如今写的有模有样的字迹,瞬间眼眶一红。
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她来到五十年代马上都快要一年的时间了。
真是没有感觉出来,时间竟然过得这么快。
赵建国走到一旁,微微伸着脑袋,偷偷的看着,看着眼眶发红的张若琳,锁着眉头,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媳妇露出这样的神情来。
难道和认的这个干姐姐关系很好?他离开县城也不过就是两个来月而已。
而起他媳妇高考结束过后,就来到了首都,这么多的时间相处,感情能有多深?
听着写来啰啰嗦嗦的话,张若琳嘴角露出丝丝笑意来,这“小家伙”家里面早就养了猪,上一次写信过来竟然都没有告诉她,现在才说,还让她回家吃杀猪饭。
可惜,那个家是永远都回不去了,虽说是她的家,但如今不在属于她的了。
爷爷这边,她算是放心了,有着她的照顾,基本上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
唯一让她感到遗憾的就是,她妈妈的老家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之前老家陕西那边,七十年代搬到了金陵,后来又搬到了上海,直接就在上海安了家。
她也就是听她外婆说起过几次地名,可是根本就没有记住。
自从她们出来过后,也就是年轻的时候回去过,后来根本就没有回去过。
不过也用不着担心她们的,外公和外婆家里面的条件都不错,外太爷和外太奶奶都有工作,而且外太爷还是技术工。
就算是六十年代苦,也不会苦到那里去。
但是张若琳也知道,这个世界恐怕不是原来那个年月。
否则的话,她都来这么久了,家里面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她的记忆还是和从前一样?
“说了什么?”
张若琳嗔了一眼,靠在赵建国的身上,低声道:“你不是看到了嘛!”
“你很
------------
第176章 年关
趁着赵建国去蹲茅坑的时候,张若琳去了空间里面,拿出几套孩子们的内衣,还有宿舍里面女士外套出来,另外还拿了两套男士的衣服出来,将商标剪掉过后,直接用布袋子给装了起来。
塑料袋子这年月也没有,就是想要喝一碗豆浆,豆腐脑带回来,都得自个带着一个碗和杯子才行。
像是包卤菜,瓜子这些小吃食,讲究的就是用专门包食品油纸来抱,不讲究直接用报纸包裹起来。
第二天上午直接就将一个大包裹,送到邮局。
钱没有汇了,毕竟当初临走的时候,她也丢下几百块钱。
现在农村里面基本上除掉盐,酱油和人情往来之外,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开销。
虽说她临走的时候确实说了,让她盖个三四间瓦房。
不过她估计她太奶奶谢春芳是不会盖的,毕竟她老家那边靠近山区,还真是不是一般的穷。
要真是盖了瓦房,肯定会受到村子里面的排挤。
人就是这样,有着攀比的心里,一旦攀比不过你,肯定会产生嫉妒的心。
两套男士的衣服,也就是普通的衣服,张若琳是给张友忠准备的,反正她信里面也没说,给不给完全就看太奶奶谢春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