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怎么说也是杭城top1, 已经有一百二十年建校史,学校占地面积很大, 里边甚至有个xx故居。几年前被改造成了现在的国学书房, 相当于是一个书店, 主卖国学经典, 还有免费的茶水喝,红茶绿茶菊花茶, 每天都不重样。
只不过国学书房在操场另一头,边上是校领导为了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新造的“东篱园”,准备校庆的时候往里面摆个几百盆牡丹跟菊花, 在学校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平时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周末才会稍微多一些。
初绪到的时候是五点零九分, 稍微晚了一点。
这会儿正值饭点,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管国学书房的阿姨天天待在这儿也觉得无趣,正在养生壶里咕嘟咕嘟煮桂圆红枣茶,听到木楼梯传来“嘎吱”声,看清走上来的学生后,很快从抽屉里拿出一次性杯子,开口招呼:“来来来,阿姨给你们倒两杯茶,冬天喝点这个暖和。”
初绪跟李沛榆也是个自来熟,看到有喝的就乐滋滋凑上去了,喝完大半杯后就开始跟人吹捧:“阿姨,你放糖了吗?喝起来甜甜的。”
“没放糖,这个大枣是新疆的,加上干桂圆煮出来就是这个味道,清甜。”对方难得跟人聊天,笑眯眯的。
“那我想再来一杯,好喝。”李沛榆拿着纸杯凑上去。
就这样跟对方唠了会儿磕,把自己几年级几班成绩怎么样等等都跟阿姨交代了,两个人才进了里边的房间,在一排排书架前选书。
都是几百上千年前的文学了,《菜根谭》《六韬·鬼谷子》《孙子兵法》……好不容易看到一本《随园食单》,看着还有点意思,初绪正要踮脚去拿,就听见外面的阿姨又忙活着招呼:“……来来来,今天人多,也给你来杯桂圆茶。”
大概是盛情难却,外面的人安静了一会儿,茶都递到手上来了,只好回答:“谢谢。”
初绪的耳朵第一时间竖起来,虽然拢共没跟他说过几句话,但她认出这是贺远舟的声音。
手上拿书的动作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摆,好容易把《随园食单》拿下来,又怕看起来不够有内涵,重新插回去,挑了本已经拆封的《周易》,故作深沉地看起来。
呃……乾卦第一,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注释:古人称为“四德”,差不多就是很吉利的一个卦象的意思吧……还真是算命的啊……
李沛榆见状,偷偷往门外一瞄,看清对方的身形后,一下子激动得跟刺猬似的炸起来,原地踏步了两下,转身钻到下一个房间去了。
也不知道贺远舟喝的什么茶,外边又半天没动静,直到他又轻说了一句“谢谢”,老旧的地板才再度响起声音。
初绪手里拿着《周易》,越看心越慌。下一秒,贺远舟总算给了她一个了断,在她身侧站定后,顿了顿,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来,递给她。
冬季校服厚实,信上还带着一丝温热。
初绪吞了吞口水,侧过脸瞟他。
贺远舟跟她并排站着,低头和她的目光对上后,很快移到面前的书架上,一边解释:“这一封寒假前就写完了,没来得及给你。”
他的语气很平淡,好像只是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让递信这件事变得毫无暧昧,堂堂正正的。
初绪从他手里接过那封信,理论上应该高兴,可实际上却没那么激动,可能是因为他铁面无私的态度。
嘴上轻应:“哦……”
贺远舟看她收下了,从另一个口袋又抽出来一封,再次递给她:“这个是今天写的。”
“哦……”初绪脑袋有点木,下意识答应。
两秒后才从卡顿中反应过来,突然抬头看他:“啊?”
贺远舟被吓得轻一眨眼,反问:“怎么了?”
“你今天写了一封,上学期也写了一封?”这对初绪来说相当于连着被天上的馅饼砸了两回。
“……嗯。”贺远舟承认。
“就是说你不是故意不回我信的?”初绪脸上的神情肉眼可见的明媚,一边还得努力憋住她的笑意,追问,“那你寒假为什么不加我微信?我不是给你写了号码吗?画室里有手机的。”
贺远舟闻言,轻抿了抿唇,只告诉她:“我写在信里了。”
毕竟这种理由实在难以启齿。
“哦……好,那也行!”初绪闻言,已经被过度的喜悦冲昏头脑,下一秒不知道该说什么,嘴巴一顺,便连声开口,“总之谢谢你啊,谢谢!”
“……?”贺远舟听到这声谢,脸上的神情有一丝困惑,不知道她到底在谢什么,他给的是信,又不是新年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