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时间和城市后,其他确定酒店、对接酒店、发通知、发邀请函等等事情就不是谢湛若管的了,由赵主任身边负责行政的老师去做了。
这是一位中年大姐,不管她对着别人时是怎么甩脸子的,是怎么明嘲暗讽的,但对着谢湛若,就没有说过“不行”“不可能”这种字眼。
既然定下要开项目会,那么,要整理的材料可不少。
这些事,本来交给赵主任那个主负责这个项目的博后在做,但谢湛若发现对方可劲磨洋工,近期绝不肯多加一点班,该下班就马上走,距离开会还有一周了,该解决的问题只解决了三四成,谢湛若比较生气,但气也没办法。
这事不是谢湛若的事,是赵主任的项目,项目里的劳务费发给的是博后和博后带的组里几个人,谢湛若可没拿一分,但被赵主任拉来“代管督导”后,谢湛若在这上面费的神不比自己的研究项目少。
他把博后和他组里的几个人都叫到会议室开会,花了大半个小时,把这次开会要准备的工作理清楚了,分给每人一人负责一部分,要三天后把准备好的材料都交到他手里,他再做最后的整理。
大家都认真听着,也领了任务了,其他人都走了后,博后留了下来,说:“谢老师,我知道你的意思,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但这实在怪不到我们头上,我们这个项目是三个点一起做,另外两个点用的设备和我们的有差异,我之前就给赵主任汇报过,因为设备差异和人员操作差异,导致数据无法放在一起分析,有误差。误差无法消除,做了也是白做。再说,我最近还要写自己的项目,这个上面实在没有那么多心力。”
谢湛若睁着一双湛然温润的眼,看着博后,柔声安慰了他几句,大意是他的确压力很大,既要做赵主任这里的项目,但他自己的也要紧着做,他们博后要出站也不容易,都是指标,例如,要什么样的论文,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奖,什么样的……那些指标简直让人头疼,所以,就更要重视这次的会议,能够把三方的领导集中在一起开会不容易,正好把所有问题都摊开来讨论,这一次就一次性解决问题,那么,项目推进就快,做起来也有成就感,而且只要做了,之后博后的论文KPI是不愁的,还能搭着报奖,而且这个项目里面的产出还会进行转化,如此等等,给博后画一个又圆又亮的大饼,好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博后听着心里也踏实了一些。
谢湛若又承诺他,有问题就来找他,别闷在心里,闷在心里解决不了问题,领导那里还以为事情很顺利,也不知道他到底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力。谢湛若也承诺他,领导的另一个项目要结题了,会发一笔钱,也会为他多争取一点。
博后感激涕零出去了,叫着组里所有人加紧整理前期数据,作图做表,把所有问题都分析出来,拿去会上讨论。
谢湛若把这事打发了,他自己的项目,也问题多多,他手里同时推进着近十个项目,大大小小,有的顺利,有的很麻烦,有的卡在学生事情没做好还得改方法,有的卡在要去找资源,总之,每天都是多线程干活。
到去昆明开会的前一天,谢湛若才知道到昆明的这一趟会,是由R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赞助的。
因为经费是赵主任的项目出,谢湛若不管赵主任的经费,所以他之前不知道居然有赞助,也属实正常。
而他知道是公司赞助,也不是负责安排的行政老师告诉他的,而是宋瞻告诉他的。
第五章
此时距离谢湛若上次去R集团新总部已经过了三周时间,这三周时间里,宋瞻不时要给谢湛若发些微信信息,发得很有分寸,有时是请教谢湛若一点研究上的事,有时是问谢湛若认不认识某某,有时是说些行业里的与谢湛若也有利益相关的事,有时还发一点行业里的八卦。行业里八卦之多,每天坐在那里聊也聊不完,小宋总不缺话题发。除此,还发了两回谢湛若的论文拿奖被报道的链接给谢湛若。
谢湛若每天手机里微信跳个不停,信息之多,看不过来。
一直看微信也影响工作和注意力,所以他干工作的时候很少看手机,把手机放在一边,别人有急事找他自是会打电话的。
再者,他一个闷在实验室里的人,会因为急事找他的很少。
他如今生活习惯是这样,一大早起床后就到研究中心,这时候才七点多,他比谁都早到,处理文件邮件等等,要到九点了才去食堂吃早餐,于是,不吃午餐,别人午餐时间,他就去跑步锻炼一小时,洗完澡回办公室后再次集中处理一次手机信息邮件文件等,下午再认真工作甚至去做实验,傍晚大概五点去食堂吃晚饭,饭后散步听新闻,接着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到夜里十点,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