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有人在等我(66)

祁牧野还是干起了抄书的活计,只不过地点成了许朝歌的面馆。为了不给许朝歌添麻烦,每次祁牧野都是过了饭点再去,接过众人为她揽的活,吃半碗素面,收拾好桌子,厚着脸皮在面馆抄写。

许朝歌还是不愿与她讲话,但现在好歹愿意正眼看她。这对于祁牧野来说,是值得欣慰的进展。

面馆有三个伙计,一个叫曹炎,另两个便是当初架走祁牧野的二人,要将她扔河里的叫汪明德,另一人叫汪明理,闲时,几人便与祁牧野坐在一起,看她拿着毛笔在纸上书写。

几人都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祁牧野得空了,也会教他们写字,就像当初教导许朝歌那般耐心。

翁子渡每日中午都会来蓬门面馆吃面,得知祁牧野有了工作,他心中也甚感欣慰,不时会将自己碗中的鸡蛋夹给祁牧野。

“这怎么成?”祁牧野将鸡蛋送回去,“那可是人家许姑娘对你的心意。”

祁牧野将心意二字咬得极重,听着怪怪的。翁子渡赧然一笑,无奈收下。

既然熟识了,祁牧野便不对他戒备,二人时常坐在一起谈论典籍,谈到兴起之处,翁子渡总想着让许朝歌也一同加入,但都被她拒绝了。

祁牧野抿嘴,满不在意问道:“你与她是如何认识的?”

翁子渡放下书本,望向许朝歌,陷入回忆:“那是一年前的事了吧。那时我还穷困潦倒,时常忘记时间,顾不上吃饭。尹江物价高昂,就这蓬门面馆有两文钱的素面。我便和你一样,点上一碗素面,捧着一本书,边吃边看。”

“闲时,许姑娘也会坐在凳子上捧着一本书看。有一次,我们发现,我们两人看的竟是同一本书,这样一聊,相见恨晚,渐渐就熟识了。”

“后来我的生活也稳定了,虽说不富裕,但也不至于顿顿一碗素面。我每日都会来这吃上一碗面,许姑娘关照我,总会给我多放一点,这样即便我晚上忘了时间,也不至于感到肚饿。”

他仰头总结道:“她是个心善体贴的姑娘。”

相处这么久,祁牧野自然知道许朝歌是怎么样的人。她心中既欣慰,又心酸。欣慰于许朝歌一直没变,心酸于她与许朝歌越走越远。

偶尔,蓬门面馆的伙计也会借“多出食材”为由,往祁牧野的素面里埋下几块肉。祁牧野也不揭穿,如往常般低头狼吞虎咽。一碗没什么油水的素面竟让祁牧野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姐姐。”叶珉仪靠在柜台前,轻声问道,“你为何不收留他,让他有个去处?”

许朝歌抬头看了眼埋头抄书的祁牧野,在心中叹了口气:“这里不是她的去处。”

“祁公子怎的这般可怜?日日吃一碗素面,本就脸上没什么血色,这几日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许朝歌的手指紧紧扣着桌子,不露声色。

领了薪水,祁牧野也会破例一次,加个鸡蛋犒劳自己。十月正是枣子的季节,领了薪水,她便买了一篮子的枣子,带到蓬门面馆与众人分享。

“你家姐姐呢?”蓬门面馆众人都围在一张桌子上,祁牧野左看右看,就是不见许朝歌的身影。

“她有事出去了,估计一会儿就回来了。”叶珉仪回答。

祁牧野坐了回去,拿出手帕,从篮子里挑了几个红润饱满的枣子包起来。

“你们面馆的面食,可都是许姑娘想的?”

“对啊,每样吃食都是我家姐姐自己琢磨出来的。”

祁牧野指着招牌上的那两行字问道:“现在这个时节也还有冰吗?怎么我从未见过客人点过这两个?”

曹炎嗐了一声,大声道:“那都是夏日专供的,天气凉了,吃的人就少了,干脆不提供了。”

他的嗓门大,音量比常人高个两度,人多时都是他在叫号:“夏天的时候,哼,别提多火热了,我光是捣这个冰,都差点把我的胳膊捣废,歇息半个月才恢复过来。”

叶珉仪跟着应和:“我每日剥葡萄挖杨梅,弄得我头昏脑涨,一提起这两个名字就害怕。”

“不过客人们爱吃,姐姐见我们辛苦,每日都会给我们吃上一碗,我们也干得乐意。”

祁牧野洋洋得意,别说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现代人,也为此痴迷。

见许朝歌走了回来,祁牧野赶紧起身,将手中那一包枣子献了上去:“许姑娘,我刚买的枣子,你尝尝。”

许朝歌像是见到了什么晦气玩意,瞬间冷了脸,语气疏离:“谢公子好意,我不喜欢吃,公子慢慢享用。”

“可是你之前······”

叶珉仪赶忙将祁牧野拉到一边,压低声音:“刚才你走得急,我没来得及拉住你。姐姐最讨厌枣子了,见它一眼都要皱眉。平时我们都不敢在她面前提,刚才她不在,我们才敢与你一起吃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