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
尤利把一份报告拍在连理面前。
连理打开一看,眉头就皱起来了,因为这是对逐光的私人调查报告:“沈舟知道你这么做么?”
尤利嗤笑一声:“跟他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用自己的人脉调查的。”
连理叹气:“所以你还是不相信逐光。”
尤利还没点头,就听连理道:“虽然不相信,却又没能调查出什么东西,只能来找我,希冀着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佐证。”
尤利刚刚还气势汹汹的表情都怔了一瞬:“你看第一页就能看出这么多?”
连理以一种莫名的眼神望了尤利一眼,他打开自己的抽屉抽出另一份报告,放在尤利面前。尤利拿过一看,竟然和自己的大差不差,也是针对逐光的调查。
“沈舟拿过来的。”连理轻描淡写地说,“你们还真是青梅竹马,手段都一样。”
尤利捧着那份报告,似乎怔住了。
连理又换上苦口婆心的语气:“沈舟都没能查出来的东西,那就是真的没有,你不要再……”
“——喂!”连理无助地抬起尔康手,却根本够不到尤利迅速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好歹关个门啊。”
扶着额头,连理忽然感觉自己好疲惫。
事实也正是如此,斯忒灵里的大家,都在这日复一日的高压之下,不可避免地走向疲倦。
第一日是气焰滔天,第二日是气势高涨,第三日是持之以恒……到最后,总会接受事实。
哪怕连理在一开始就思考过了“椎爱不在”后的未来,但如今,他也会对这似乎终将到来的未来,感到近乎无望的悲哀。
就算尤利的直觉是对的,逐光真的是罪魁祸首,那曝光他除了最后吸引一波大家的火力外,又能对现状有什么改变呢?
——椎爱不会再回来。他们总要走向现实。
彼时的连理并不知道,这正是逐光所期望的。
***
“报告”上是这么写的。
逐光,父系国际知名心理医生,母系国家级教材编撰人,幼时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跟随父亲生活,每周都会与母亲会面,随着年岁渐长,变为每月一次。
两位家长都没有在离异后再组建自己的家庭,专注于自身事业的同时,倾心培育他们优秀的孩子。
逐光也正不负他们的期望,从小成绩优异,最终更是女承父业,进入父亲曾经的母校就读,并以远超同龄人的优秀早早考取了相关资格证,所著论文被收录进心理学核心刊物。
亦父亦师的父亲评价她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与女儿”,母亲评价她“天生通透”,同学们将她视为榜样,敬爱她也拥趸她,受她帮助过的患者也留下了匿名的感激之语。
——无论从何种方面都挑不出错处,越挖掘只会让人觉得她越完美、越值得喜爱的履历。
在连理认识的人当中,应当只有沈舟的履历能与之媲美。
连理虽然也有着足以拿来夸耀的过往,但往往也充斥着对她“天马行空,行为古怪,持才傲物,不尊师长”的贬斥。
连理此前一直对此类评价嗤之以鼻,她觉得只有平庸者才不会招致恶评,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去评价他们,越是有人反对自己越是证明自己的优秀与正确。
直到连理遇到沈舟,看到了由她证明的“优秀的同时又毫无恶评”的道路,才惊觉或许在某些事情上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沈舟就是能兼顾二者的人才。
但就算是这样的沈舟,连理也是知道她的“不完美之处”的,更别提他不久前还亲眼见到沈舟给了别人一个大比兜。该说不说,自那之后,连理觉得沈舟看上去亲切不少。
或许人就是犯贱的,总是喜欢在完美的事物上寻找不完美,无法坦率承认一个人或一件事是全然完美无瑕的,还要美名其曰缺憾美、“人味儿”。这一点哪怕连理都无法免俗。
一直被认为完美的沈舟,实际上是不完美的。
那么,同样被认为完美的逐光,他又有什么“不完美”呢?
连理翻着逐光完美无缺的报告,忽然有些好奇这个问题的答案。
***
逐光的“完美”,或许要追溯到她温柔的天性,曾任教育家的母亲生下了一个她认为最能体现“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用身为心理医生的父亲的话来讲,就是“天生的强大共情能力”。
逐光会为别人的喜悦而喜悦,也会因为别人的悲伤而悲伤,她的第一次有意识流泪不是因为饥饿或受冻,而是因为照顾她的护士用剪刀时不小心戳到了自己的手,在护士自己都还没发觉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的她已经在婴儿床上哭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