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意小声问了句:“你这是又挨催了吧。”
单身主义者姜红顿时蔫了:“每年一次,过去就好,我忍了!”
三十那天,许家人谁也没出门,凑在一起吃吃喝喝有人学习有人聊天,晚上还一起给爸妈拜了年。
初一那天,燎原总厂第一次办起了秧歌会,许如意都不知道,厂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能人巧人,他们穿着红的黄的绿的喜庆的衣服,画着浓重的妆容,有高跷队,有划船队,有秧歌队,还有敲锣打鼓的,从燎原总厂正门出来,一路绕着大道从家属院又穿了回去。
放鞭炮,扔糖果,做游戏,愣是弄得热热闹闹。
当然,许如意还眼尖地看见了一样东西——徐磊的闺女徐媛媛脖子上的那条手工围巾,怎么和许为民的一模一样呢?
她忍着笑,没吭声。
时间就这么穿过,1982年很快的到来,又很快离开。
许吉祥考去了京市,和许为民在一个城市,不过据她说:“课业太多了,忙不过来,一个月都见不到一面。”
燎原厂现在不但是广交会上的明星,而且还是国际机床展上的明星——不知道什么时候,机床行业分成了三个梯队。
瑞士,德国,还有已经摇摇欲坠的美国是第一梯队,他们代表着高精密机床。
日本成为了第二梯队,《机场协议》对他们的打击不小,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数控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如今的日本,一方面按着原有的策略,凭借物美价廉抢占着全世界的中端机床市场,同时又利用自身数控的优势,向着高端机床市场发起猛攻!
饶是有着协议限制,美国市场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很多美国企业,因为自身技术落后,不得不转而寻求帮助,通过引进技术来试图东山再起,但显然,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曾经从未看上的低端机床市场,如今居然出现了一家企业——来自夏国的燎原厂。他们凭借着极为低廉的价格,无比优异的服务,和凑活能用的产品,迅速席卷了这部分国家,占领了庞大的市场。
而这种占领是悄无声息的——谁会在意乌干达,肯尼亚这样的国家,他们的机床行业呢。他们只会在意,他们今年的咖啡好不好,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就算去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也是:“他们还需要机床吗?”“他们生产咖啡不就可以了吗?”
还是偶尔,有人突然间发现,似乎他们的汽车不需要原厂的零配件了,似乎他们的咖啡采摘机器,自己就能维修了。
似乎他们突然间,就能够生产一些还不错的零配件了。
哪里来的设备呢?
直到这时,他们才恍然发现:是那家来自夏国的燎原机床厂。而此时此刻,这个巨大却又零碎的,利润极为薄的市场,已经被燎原厂通过口碑占领的差不多了。
这一点点肉,如果想要吃下去,就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为他们要不购买新机床,进口二手机床修一修,要不预算极低,也就只有夏国这样的,劳动力极为便宜,生产成本极低的国家,才可能有赚头。
用WT杰奎琳的话说:“我没想到燎原厂居然接住了震惊体带来的名声,不过,也仅是如此了。发展这样的市场,暂时对WT没有好处。”
不过,全世界的机床厂都可以这么说,除了长崎。
因为这些国家机械行业的人都会说一句话:“有事找燎原厂,长崎公司不行的。”
而在夏国,这一天,许如意终于拿起了电话,拨给了远在京市的华一心:“华教授,”她的声音难掩激动,“我有个好消息告诉您,燎原厂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燎原一号已经通过测试!”
第92章 三章合一
许如意之所以打电话给华一心教授,是因为两年前,许如意趁着华一心教授回乡,力邀他来产学研中心看一看。
原本她的想法很朴实,毕竟机床不仅仅是民用,在很多隐秘的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领域都是保密的,她并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不过看华一心教授的研发,她认为燎原厂的技术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她原本觉得,恐怕不会得到太多的回应,毕竟在数控机床界,他们也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小朋友。
只是没想到的是,过了年没多久,华一心教授就给与了积极地正面回应。
这两年的研发,很多地方,他们都得到了军方的帮助,当然,他们也帮着军方进行了很多尝试性研发。
燎原一号的成功,自然也要告知华一心这个好消息。
果不其然,华教授激动万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样,你拿着测试数据,马上来一趟,我正好有点事情想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