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洪亮脸上的得意表情瞬间凝固了几秒,恢复之后笑道:“萧董,您这么说,也太外行了吧,哈哈……我们搞电影的,都是艺术工作者,不说奖啊票房啊排名这些东西的,多俗啊。”
这话说出来,好几个萧氏九成集团的高管都露出不屑的眼神。
石立安心中对萧明姿有好感,自然二话不说帮她开腔:“尤导,要是奖项跟票房不重要,你放在第一页大吹大擂干什么?这不是你口中最俗气的做法吗?”
这下尤洪亮脸上的得意之色,就像虚薄的雾气遇到了太阳,一下子蒸发了。他极力控制着自己不去看胡鸿维,但眼中的愤怒之色根本掩饰不住。
萧明姿知道他为什么愤怒。
因为尤洪亮,甚至胡鸿维也一样,胃口都被喂得太大了。
归根究底,就是萧锦海那老头的锅。
三十年前,尤洪亮的第一部 电影就搭上了胡鸿维的关系,拿到了萧氏集团的投资。两人一拍即合,后来萧锦海决定成立九成娱乐,三十年来总裁职位上的人来来回回,几乎每一个都跟尤洪亮关系不错。
因为跟九成娱乐总裁、跟胡鸿维关系密切,逐渐地,尤洪亮跟九成娱乐的总裁都成了胡鸿维的嫡系。尤洪亮一直被九成娱乐当成座上宾款待,要什么,胡鸿维跟萧锦海扮孝子,也就批了。最近五年来,尤洪亮几乎是要投资有投资,说立项就立项。
也是他们运气好,每一次批下的项目,都有惊无险,其中好几个还成了九成娱乐仅有的盈利项目。尤洪亮因此趾高气昂,自封金牌大导。也正是因为胡鸿维一次次得逞,一次次都没露馅,所以两人的胆子越来越大。
可以说,这两个恶鬼,是萧锦海一手喂大的。
这次的《心理游戏》项目,其实早在萧锦海在世的时候便开始策划了,想趁着萧锦海在世时再捞一把。可惜中间剧本版权出了点问题,一直解决不了。萧锦海死了以后,胡鸿维一直想自己批下这个项目,但涉及3亿投资,他的权限不够,这才一次次耽搁了。
萧明姿心里也很清楚,经过前几次的交手,胡鸿维对她已经有些畏惧,嘴上拿她是女人说事,心底已经不太敢小觑她。但在尤洪亮看来,她不过就是个仗着出生才坐上这个位置的女人而已。
在大多数掌握娱乐圈话语权的人心里,女人,不是花瓶,就是只能用身体上位的玩物。
萧明姿能清楚看到尤洪亮眼中的轻蔑。
尤洪亮被怼得没话说,其他人又不敢说话,现场的气氛沉默且尴尬了好一会儿。
没办法,胡鸿维只能自己站出来打圆场:“好了,纠结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干什么?赶紧进入正题。”
“胡总说得对。”尤洪亮赶紧清清嗓子,开始说电影《心理游戏》。先是大吹特吹了一波他们预备做的大场景、大制作,紧跟着又说会请到哪位影帝影后坐镇,只说得天花乱坠,随后开始说剧本。
故事从一个看似冲动寻仇的凶杀案开始,着重描述了男主对凶手犯罪心理的分析,通过抽丝剥茧,牵扯出一桩二十年前的悬案。男主跟凶手数次心理上的搏斗,最终击垮了凶手的心理防线,将凶手绳之以法,并且破了二十年的悬案。
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萧明姿已经从快穿局退休员工服务中心拿到了小说原著跟电影的剧本。打心底说,萧明姿认同《心理游戏》是个很不错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吹什么动作大片、特效大片,就纯粹是骗投资了。
在快穿经历里,萧明姿做过拿奖拿到手软的导演,也做过宣布不再拿奖之后才有后辈摘下影后奖杯的绝代影后,还有一世做过著作等身的世界级畅销作家。不用看原著,只看剧本,萧明姿就知道,这个剧本有三个巨大的漏洞。
第一,里面涉及的刑侦手段非常少,破案几乎全靠男主脑补,在脑内构筑犯罪现场和凶手的行为——这也是尤洪亮一直在吹的“特效场景”。实际上,就是正常拍摄剧情,加上一些表示这是想象的效果而已。这要也能说是特效,那也只能说是五毛特效,怎么可能需要花一两个亿做?
第二,在没有物证支持的情况下,男主笃定一个人是凶手,开始锲而不舍地试探。当然,最后证明这个人确实是凶手了,但在观影过程中,难免会让人产生男主无理由针对他人的感觉。剧情靠大量对话推进,在原著中,每一次对话,凶手的措辞、语气、表情、肢体语言,都是男主眼中凶手的破绽,都是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