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也就是爷爷和二叔他们因为当年事情的某种原因,来青海找九层妖楼或者类似的地方,或者是另一个困妖台!”宋遇青恍然大悟。
“差不多,也跟白家扶乩的指示吻合。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官伯虞说。
“这样啊。”
两人沉默,戈壁上只有风声和篝火燃烧火柴迸裂的声响。
官伯虞突然站了起来,还没走两步,就被宋遇青一把拉住。
宋遇青问,“你去哪?”
“我去睡觉,趁着现在气温低,等天亮了温度上来根本睡不着。”官伯虞说完,就迈着长腿走了。
“诶诶诶,我也要睡觉,等我一块。”宋遇青连忙说。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再次出发,去了不远的托素湖。一路上还是戈壁,苍凉的天空,滚滚黄沙漫天飞扬。
宋遇青想起一句诗,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
从托素湖离开以后,下一站是茫崖。
沿着古时的古羌中道,车队已经脱离了大路。
一路上还能看到戈壁怪圈,地上明显有一大块颜色跟周围不一样的土,怪圈的形状怪异,几乎完美的圆形又往外面延伸了两圈小圆圈。
中间途径了一个城镇,进行了补给,补充了车上的水和食物。
再上路就是未开发的路线了,古羌中道中有一段是干涸的古河道,河道中已经杂草丛生,几乎有一人高。
第38章 翘首的石仲翁
根据各处留下的标记,现在需要推断宋国忠他们,是不是去了传说中的九层妖楼。
白骆北手中托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龟甲,龟甲中间凹陷处有一滩红色的水,几个银针悬浮在水洼中间。
一旁白简宁根据银针指示方位,在纸上画着看不懂的符号。
见自己帮不上忙,宋遇青就在附近转悠起来。
干涸的河道上走上去,干裂的泥土表皮发出断裂声音,清脆响亮。宋遇青一边踩着泥块片儿,余光却瞥到草丛里好像有人影。他还以为是一块的人在这里拍照,但是这个身形姿势有些奇怪。
宋遇青有些不放心,喊了两声见没人回答,就走了过去,一把拨开茂盛的杂草。他一看就愣住了。
哪有什么人影,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比他还高一点的石人,远看确实和真人身形差不多。
“你在这里啊!这是石人吗?你们过来看啊!”背后传来方娴舒的声音。
又有几个人拨开草堆走过来,是张半夏,方九渊,江秦他们。
几个人对着石头一番谈论。
“这是石仲翁?”
“你历史怎么学的,石仲翁一般出现在陵墓里,这里哪里看着像陵墓!谁家陵墓露天的!小舒,你说是吧!”
“好像确实有露天的吧,我记得有天葬和悬空棺椁的。”
最后没讨论出什么结果,宋遇青又被两个女生拉着合影。
方九渊拨开附近的杂草,“这里也有石人!”
“这里也有!”江秦说。
最后他们在附近发现了十几个人大小规格不一样的石人,露出泥土的只有石人的肩膀以上。它们的年代不同,形象及雕刻手法各异。有的只是在石头上阴刻出人脸的轮廓,技法粗糙。有的却精心雕刻,酷似真人原型,有点接近现代雕塑。这些石人有的持杯挎刀,有的闭目冥想,有的欲言又止,有的注目远望。但是不论形态如何,所有的石人背朝西头向东,斜斜地歪着地面上。
如此一致的翘首东方?这些注目东方的石人们,究竟又在企盼着什么呢?
张空天也走了过来,“就要走了,你们在这干嘛呢?”
张半夏过去拉张空天,“叔,你看这里有好多石人诶!感觉不是一般石人,像是石仲翁!”
张空天走近一看,沿着石人转了一圈,“倒是没什么问题,确实像石仲翁,只不过放在这什么作用我也说不上来。”
张半夏叹了口气,兴致缺缺的样子,招呼大家走了。
宋遇青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些石仲翁像是在守卫着什么,只是这片干涸的河床并没有什么可以守护,就像他们说的,这里没有陵墓所在,而石刻雕像一般都是守陵的作用。
宋遇青看了一眼海拔高度,他们所在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柴达木盆地。
天气不错,车子在通天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很长时间才见到一辆车迎面开过。
这里是广袤的无人区,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有一丛一丛的草,这里没有大片的绿色植被,就是一个荒凉之地,开了好久沿路的景色都是连绵的黄沙,沙丘。
在宋遇青恹恹欲睡的时候,车窗外面的戈壁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圆锥小山包,不大就两三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