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前面出现了断层。
宋遇青和官伯虞站在一处高地位置,沿着边缘一排都是鹅卵石滩,鹅卵石铺了十几米宽。再往前走一段路,陡然出现一个断崖。
看样子这处曾经是冲刷出来的河道,只不过早已干涸了,剩下一堆鹅卵石滩。
官伯虞对着断崖上方“嗖”的一下,打出一道符箓,符箓燃烧的光芒将断崖下面的情景映照得清清楚楚。
断崖呈斜坡式,看起来很好攀爬。大概二十多米高的下方,地势平坦整齐,是一大片银白色的空地,似乎是一片沙地,熠熠闪光。
向下攀爬不难,虽然断崖被冲刷的光滑,但坡度平缓,慢慢地走下去也没有问题。
将手电筒照向周围想看清楚附近的情况时,宋遇青一下被眼前的场景惊懵了。
断崖上竟然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崖壁上密密麻麻排列着黑色孔洞,每个孔洞都是开凿的洞龛,大部分洞龛中央放置一个金色边框的木质箱子。
少数的洞龛则是空的,留有四个角落的凹陷印记,应是之前放置箱子时留下的,而那些箱子却不知所踪。
官伯虞拿着手电筒向远处的崖壁照去,整个一片都是开凿的密集孔洞,估摸着有上千只,上下排列了好几层,可以说十分壮观了。
宋遇青小声地说,“你说这里面是什么?封印的恶魔吗?”
官伯虞用手电筒照着棺椁上的纹样看,仔细端详了一会,他忽然抬手去移动木箱的盖子。
宋遇青一把摁住他的手,“你干什么啊!”
官伯虞看他,“你不是也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宋遇青瞪他,“要是里面是宝物还好,如果真的跟我说的一样,里面是活物放出来了怎么办?我们不得倒大霉!”
“放心,这里面肯定不是活物,我在族内的书籍上看过海民的记载。这是一种特殊的棺椁形制,你看侧面的鱼鳞纹路,源于特有的棟木材质,生长在海水之中,不过现在已经绝迹了。这种金属质感棟木唯一的效用就是拿来用来制作一种特殊的棺椁,可以保护尸身不腐,是海民特有的传统。”官伯虞解释说。
宋遇青疑惑,“这是棺椁?这些个棺椁就只有半米多长!里面也就能放个小孩尸体!按照你说的,那么这里上百个里面埋葬的都是婴孩了!海民的习俗是把所有婴孩的棺木都放在断崖的洞龛里?”
“棺椁的形制很多,不拘泥于方方正正的棺柩,再早几年,考古出一种瓮棺,是将墓主的尸体折叠塞入一口不大的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等我开了看能知道结果了!”官伯虞双手握住棟木棺椁的两个角,用力一推,就听到“咔哒”一声,盖子打开了。
盖子打开后,既没有恶灵飞出,也没有什么怪事发生。宋遇青也探头往里面看,瞬间惊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棺椁内是一具完整的尸体,身体上的眉毛五官能清晰可见,不过尸体干瘪,身上裹着灰扑扑的衣服。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干尸只有三寸左右,换算一下,就只有十多厘米长,棺椁中空余的地方都堆满了贝壳,有些已经脆化成粉末。
宋遇青一脸不可思议,“这是死胎吗?怎么会这么小,即使尸体变成了干尸,那么他也不至于就这么点吧!死胎哪有五官四肢发育的这么完整?这东西还是人吗?不会异变了?”
“还记得我刚刚说的海民吗?它们就是海民,僬侥(jiāo yáo)人,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僬侥国是传说中的海外异境。《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记载,该国之人的特点就是身材矮小,是为小人国。《列子·汤问》也记载过,从中州以东四十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官伯虞解释说,“不过僬侥人已有数百年未见踪迹,最后一次有具体的记载还是在《酉阳杂俎》。”
李章武有人腊,长三寸余,头髀肋成就,眉目分明,云是僬侥国人。
李章武是唐朝中晚期人,知识渊博,好收藏,文宗大和年间任成都少尹,据说曾得到稀世之宝—三国时诸葛亮的佩剑。此外,他那如宝库一样的家中,还藏有一种奇异的东西:“人腊”,也就是干尸。当然,这干尸不是一般人,而是一种侏儒小人,长三寸多,但身体与眉眼,甚为明晰,据说是僬侥国人。
第105章 惑灵乐
宋遇青说,“一路过来你有没有找到爷爷他们留下的标记啊?他们还在这里吗?”
官伯虞思索了一下,“没注意到。我认为他们和我们前后脚,人可能不在这里了。”
宋遇青“啊”了一声,泄了气。
“别瘫!这么大人了没点坐像。”官伯虞把他从地上拎了起来,“我们此行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确定了我们找的路线是对的,只是有时间差,我们加快点跟上他们的脚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