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小辣媳:我靠美食发家致富(379)

“好。”陆信应了一声,连忙去看媳妇的反应,见苏宁神色如常,才松了口气。

陆信伸手抚了一下苏宁的背,安抚一下媳妇,就算她不介意,但是陆雪芹说的话太难听了,媳妇受委屈了。

苏宁照例张罗了一桌子菜,难得陆瑶今儿放假,苏宁和陆信陪着陆雪鹰和陆瑶,吃了顿饭。

吃饭间,主要是听陆瑶叽叽喳喳的说她学校发生的一些事儿。

比如,尹向月考了高三月考的第一名,但是她还是闷闷不乐的,很担心自己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毕竟他们家条件一般,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机会了。

再比如,月考之后,他们复读班又有两个姑娘退学的,觉得自己没啥希望,就不浪费家里的钱,也不浪费时间了。

陆信还好,苏宁听了之后只觉得一阵感慨。

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小城市的县城,镇子,最严重的就是农村,对女孩有歧视。

如果她能够把自己的摊子做强做好,她不介意资助几个女高中生,或者是考上大学没有钱念书的女大学生,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好好读书。

眼下还得多挣钱。

十月已过,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份,立冬的这一天,也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进入十一月份之后,苏宁就把店里的菜单做了调整,多加了一些个炖菜和饺子。

来吃饭的散客点炒菜和凉菜的越来越少,除非是一大桌子人吃饭,点好几个菜,才有炒菜上桌,不然大家都热衷于带热乎乎的汤汁的炖菜。

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会点杀猪烩菜,西红柿炖牛腩,羊肉萝卜汤,一锅出,鲫鱼炖豆腐,猪蹄子炖黄豆。

条件一般的,也会点白菜炖豆腐,海带豆腐汤,鸡汤炖时蔬……

热气腾腾的,带着汤汁的菜往米饭上面那么一扑,一大口下肚,暖胃又扛饿,实在是冬天里最好的美味。

另外,苏宁也没想到,他们店里新上的饺子会格外的受欢迎。

本来是作为菜馆里主食的一种补充,但是北方人对饺子的热爱超乎了苏宁的想象。

立冬这一天,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店里坐满了客人,包括三面墙设计的卡位,也都坐满了,几乎是人手一盘饺子。

苏宁看着屋里热火朝天的情形,嗅到了好的商机。

第282章 心里有人了

眼见着饺子的销售势头一天比一天好,苏宁就在面馆那边也同步上了饺子。

之前备面粉的量翻倍,面条备量和以前一样,剩下的,就是包饺子的面。

与苏宁预计的相差无几,面条在入冬之后更好卖,点饺子的也不在少数。

苏宁最开始备的饺子馅只有猪肉大葱,猪肉芹菜和猪肉酸菜三种。

成本不算太高,这几种菜,平时做菜也是常用,就算是食材备多了,炒菜也能用得上。

最大的变化就是要花费一些人力。

好在店里的开店时间是早晨十点,在这之前,大家伙每天比平时早来店里两个小时,从之前每天九点到岗位,变成了每天七点到岗。

当然,相应的工资也都做了调整,每个人每个月的薪资上调十五块钱作为奖金。

黄红兵负责把面和出来,剩下的人准备食材,剁馅,调馅料这活儿,还得是苏宁自己来,然后所有人流水线作业包饺子。

因为后来饺子卖的好,苏宁又准备了角瓜鸡蛋馅,牛肉萝卜馅,纯牛肉馅,肉三鲜,虾肉三鲜,算上之前已经有的,一共八种馅料的饺子供顾客选择。

纯牛肉馅的是八块钱一盘,其他肉类饺子是六块钱一盘,角瓜鸡蛋馅饺子是三块钱一盘。

饺子一跃成为了两家店里最畅销的品类,营业额直接赶上了当初十月一开店的时候。

关于北方人追逐饺子的狂热,倒是也好理解。

价格并不太高,又有菜又有肉,一盘饺子下肚,直接就吃饱了,最主要的是,不用自己做。

有句话叫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逢年过节,饺子都是能上桌的好东西,只不过,这玩意儿在家里做,实在是麻烦,耗时间,耗功夫,剁馅和面都是力气活,包饺子又是手艺。

不是每个人都会擀皮,捏褶,煮饺子还能不坏。

既然在饭店能吃到平价又好吃,寓意很吉利的饺子,干嘛还在家吭哧吭哧的自己做?

苏宁的店里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汤赠送,吃完了之后,喝上一碗饺子汤,胃里暖暖的。

为了搭配畅销的产品,苏宁还特意给饺子配了好几道小菜,供大家选择。

凉拌海带丝,芝麻土豆丝,麻辣鸡丝,葱油干豆腐丝,小份黄瓜拌干豆腐丝……

麻辣鸡丝是两块钱一份,其余的是一块钱一分,巴掌大的一小碟,给你盛个冒尖一大份,看着就像是得了老大的实惠,顾客们乐意买,苏宁这边也赚得个薄利多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