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陆雪芹在一旁告状,陆雪鹰本来对苏宁是心存芥蒂的,但看到苏宁本人,却不觉得像二姐说的那样。
在陆雪鹰看来,苏宁表现得落落大方,优雅得体。
因为学校在县城的郊区,离着商场还有一点距离。
要是走路的话,至少要四五十分钟。
苏宁没有自行车,陆雪芹也没骑车,更别指望正在念书的陆瑶和外地回来的陆雪鹰了。
走过去浪费时间,而且苏宁注意到了,三姑穿的是带点跟的高跟鞋,长时间走路肯定会特别磨脚。
苏宁就征求两个长辈的意见,“二姑,三姑,咱们坐公交车或者是雇个人力车回去吧,我的店在商业街,离这太远了。”
陆雪鹰点头,还不等她说话,陆雪芹抢先一步,说道,“苏宁,要我说,你们年轻人就是太矫情,多走几步路而已,就当锻炼身体了,怎么还非得坐车呢!”
陆瑶太了解她二姑是个什么性子,自然就向着自己嫂子道,“二姑,坐公交车都有十一站呢,要是走过去太远了,咱们都累坏了。”
陆雪鹰也说,“二姐,咱就坐公交车回去吧,大中午的走回去太晒了,我这赶路赶到现在也的确是累了。”
陆雪芹扬着下巴,轻哼了一声,虽然没有出声说同意,但也没再反驳,跟着苏宁他们几个一起去了公交站。
站在那儿等车的时候,陆瑶突然间反应过来一个问题,就扭头去问陆雪芹,“对了,二姑,我记得你们家离我学校也挺远的,你跟三姑是怎么过来的?是走过来的吗?”
陆雪芹闻言,抿了抿嘴,没有答话。
而陆雪芹的沉默就印证了她的确是坐公交车来的这个事实,那么她刚才突然间发难数落了苏宁一通,就是故意的,想要为难一下苏宁。
这一路上,陆瑶和陆雪鹰的手握在一起,热络的聊着。
陆雪鹰之前由陆卫国引荐安排,进了部队,在部队当兵,后来陆雪鹰退伍就去南方做买卖。
在南方的时候,陆雪鹰认识了她的丈夫。
两个人这些年起起伏伏,共度难关,一起创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
早些年,陆卫国出事的时候,陆雪鹰就提出要带他去大城市,再好好看一看,如果能通过手术让陆卫国保住胳膊和腿,花再多的钱,陆雪鹰也在所不惜。
当时的,陆雪鹰还不像现在这么有经济实力,陆卫国刚借过陆雪鹰一笔钱周转生意,他知道自己妹妹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所以,陆卫国的态度很坚决,他不希望因为自己让陆雪鹰负债,更不能成为陆雪鹰的累赘,那他还不如去死。
李凤霞十分尊重丈夫的选择,最后,陆卫国选择了截肢,也算是保全了他的尊严。
第249章 回怼
就因为陆卫国的事,陆雪鹰越发努力挣钱,对自己的侄子侄女也是掏心掏肺的好,每年过年回来,都带礼物和钱。
陆卫国每次都只收礼物,并不收钱。
陆卫国对陆雪鹰说,爸妈都不在了,她还能逢年过节的回来看看,带着的每一份礼物就是一份心意,证明她心里有家,这就足够了。
至于钱呢,就不用她贴补娘家了。
在外闯荡,需要花钱的地方多得很,人得先顾着自己个儿,才能有余力帮别人。
手里有钱,心里才有底,财富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但陆雪鹰却还是想方设法把钱藏掖在某个角落,自己走了之后,再打个电话回来,告诉他们自己藏钱的位置。
陆卫国拗不过妹妹,就让李凤霞记账,把陆雪鹰给家里拿的钱都存在一个折子上,并没有花。
三个姑姑中,陆雪鹰跟陆卫国一家走得最近,也是生活波折起伏最多的一个。
陆瑶最喜欢的就是陆雪鹰了。
陆瑶从小就听陆卫国和李凤霞说陆雪鹰在南方闯荡的事儿,那些个点滴累积的小事对陆瑶有了很深的影响。
陆瑶一直很崇拜自己的三姑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和三姑一样的人。
“三姑姑,这回回来,能呆多久?”陆瑶握着陆雪鹰的手,满眼期望陆雪鹰能多留一阵子。
陆雪鹰笑着道,“那你希望姑姑能留多久?”
陆瑶依偎在了陆雪鹰的肩膀上,“当然是时间越长越好了,三姑,我爸他时常念叨你,他很想你。”
陆雪鹰看向了窗外,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多年以来魂牵梦绕的家乡,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随即轻声道,“我也很想家。”
到了商业街,苏宁问陆雪芹和陆雪鹰,“二姑,三姑,你们想吃饭和菜,还是吃面条?”
陆瑶骄傲地道,“我嫂子开了两家店,既有菜馆,也有面馆,二姑,三姑,你们看,这家叫‘食全食美’菜馆和那家食全食美‘面馆’的,都是我嫂子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