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79)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苏轼也曾评价过他,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推崇王维,自然在创作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山谷。

这辋川别业最近才刚归置好,还有很多的细节处没有安排。

但这些也不急,性急反而难成事。

王维见天气尚好,便打算歇息一日,他正坐于案前绘画,见巨幕来,暂且搁了笔。

绘画时当心无旁骛或可出佳品。

然此巨幕完全无法避开,而且此中也有些趣事,值得一看。

“文人画……听着倒也不俗。”

【这其二因为其一的出名,知道的人要少些,但其实还是很有感觉的。】

【北归的大雁就像是要回家乡的人,但因为舍不得待了许久的南方,差点掉了队,还没到北方,已经知道北方多风沙雨雪了,干脆再在这南方的春天里待一段时间吧。】

【这首诗虽是写的大雁,但是一读下来就感觉是在写人,苏轼把大雁的拟人化处理得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宋神宗离世,宋哲宗即位,苏轼也是从南方刚刚回到北方,这其中的意思大家可以去揣摩一下。】

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轻轻笑了一声,回想起那时的自己确实年轻气盛,任何情绪都毫不隐藏。

太皇太后信任自己,给了自己许多权力,是自己辜负了太皇太后的信任。

可若再来一次,他觉得自己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是非善恶虽无定论,但自己心中的道应当坚守。

或许那本就不是自己能解决的困难。

如今回望一生,很多以往自己在意的事情仿佛根本不重要,但内心的准则跟随自己一生,若有来世,它也应当继续存在。

【苏轼优秀的诗太多了,咱们就先讲到这里,说起优秀,我们一般还是认为苏轼的词是优于诗的。很多人都说李白的诗、苏轼的词一直是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至今无人超越。】

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叫人闹了一场后,对这巨幕仍旧毫无办法,反倒是错过了幕中女子说的一些事情。

现如今又又又听女子说起了李白,他心中有了个主意。

李白本就有名气了,如今经这幕中女子这么一说,众人对他定然是万般推崇,若是让他写几首夸赞自己的诗,自己再行大赦,那女子污蔑自己之事,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被众人遗忘。

至于李白,他若想做个官,那便给他个官,也无甚大碍,让人牵制着也就行了。

只可惜,他怕是暂时不能和他的玉奴像现在这般畅快了。

可一想,他又有些愤怒,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自己在皇宫内院做点事情还要被人编排,当真是气煞人也。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青州。

看到此处,李清照有些看不下去了。

此女对苏轼赞誉过多,他的经历确实叫人唏嘘,可那不是怪他自己吗?

然先时此女言曹子建“势窘而溢价”,这苏轼又何尝不是,以此作为诗词评判之标准,着实荒谬。

苏轼之词虽有了思想情感,然仍旧不诗不词,何足赞也?

【咱们就随便选几首聊一聊,首先第一首,在密州写给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女子将词作置于巨幕之上,一边念还一边叫人演奏了乐声,凄凄凉凉,好不悲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099年,元符二年。

儋州。

自己已多年未读此诗,没曾想女子一读竟叫人霎时就回到了那时的时光。

那时王弗虽年纪不大,可对许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她偏偏谦虚,问她只说略知一二。

她还曾于屏风之后帮自己审度访客,真可谓贤内助。

可她去得早,距今竟已过了这么多年了。

【在1054年,皇佑六年,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王弗聪明谦谨,知书达理,嫁给苏轼十一年,帮助苏轼打理家中事务,陪伴苏轼读书,还为苏轼提了不少的意见。】

【然而好景不长,在1065年,治平二年时,二十七岁的王弗就因病去世。】

【十年后的正月二十,苏轼做梦突然就梦见了自己已故的前妻,写下了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词。】

【古代优秀的悼亡诗词有很多,比如李清照的《孤雁儿》,虽然她写得委婉,但却深刻地表现了她对于已故丈夫赵明诚的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无尽的哀思。】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她……她,她何出此言?”李清照抓住赵明诚的胳膊,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两人成亲六年,关系一直不错,现在突闻此噩耗,让李清照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