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是我的不对,他怎么就不像其他孩子那般在父亲面前表现哪怕稍微一点点的委屈呢?
他似乎从小就是如此,懂事。
可我活到这把年纪,我从不觉自己犯过多大的错,也不可能主动去与他致歉,只能在平日里多关心他一些。
我还记得那天我主动关心起他,他的那个诧异的眼神,难道我平日对他真是多有忽视吗?
皇后也不曾怪我,还是如从前那般,我去过她那里几次,然后我才记起她从不为太子在我面前讨要什么,那一刻我觉得从前的我之于他们似乎是过了些。
这段日子,当我再看后宫妃嫔,再没有了从前那般感觉。
她们并没有错,她们只是想获得一个丈夫的心。
但我并不能给她们。
我把那些久在宫中却与我毫无缘分的人全部遣散了,并且保证了她们后半生的生活,我能对她们做的似乎也只有这些了。
当然不可能全部遣散,她们中有许多是我孩子的生母,我觉得我真不是残暴无情之人。
虽然我心中并不好受,但我也没有让人看出来。
不管是对皇后母子,还是对后宫众人,这些事都不是我的全部,我是一个皇帝,我有我的天下,我的责任。
我最重要的还是治理好整个国家。
我注定要做那舍小家为大家的人。
但是这不代表我要受人愚弄,让人利用伤害我的家人,即便幕中女子没说巫蛊之祸的幕后之人是谁,但谁要有胆子做那样的事情,我绝不会放过他。
司马迁是个人才。
最近我对他的态度虽然还一如从前,但其实私底下我一直在关注他。
他虽是个人才,可除了让他写史书我似乎找不到更适合他的事情让他做,如此也挺好。
而我也该有所改变。
匈奴总有一天我还是要打的,但在那之前,我得让百姓们的生活好起来。
不止是不想日后的人一提起我只有穷兵黩武的印象,更是希望百姓们能支持我,让大汉能有千秋万代。
大臣们显然都很支持我的决定,以前他们也支持我,但我看得出来那时候更多的是惧怕,而如今他们对于我暂时歇战的决定是高兴。
不过暂时歇战不代表我要忍让匈奴人对边境肆无忌惮的侵扰,最好是别来惹我。
巨幕出现的那些日子倒是让我明白了不少。
我意识到大汉虽强,可还不够,我真的很需要像霍去病那样的人才。
但是我也很清楚,不是所有人都配叫霍去病,碰上他已经是我的幸运,亦是大汉之幸,我不能再去奢求靠着一个将领就能拿下匈奴,我得练兵,得让大汉的军队强大起来。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敌得过霍去病,但霍去病却也肯定没办法战胜他们所有人。
过去就让他过去,未来还是大汉的。
我相信一切都会更好。
《司马迁篇》
我还是太年轻了。
巨幕出现之后我思考良久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当我研究幕中女子所总结的有关自己的那些大道理,有很多我自己都不是特别能理解。
但是当时看巨幕时,幕中女子所说的话是打动了我的。
她让我知道我心中所想的很多事都值得坚持。
也让我知道了我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我的经历还是太少。
我得多出去历练,多去看看这世间人事。
令我欣喜的是,我看到了陛下的改变。
他看似保持着从前的威严,但是他也在尽量避免那些可能会导致的悲剧。
陛下从来都是一个好皇帝,即便我知道他的脾气不好,我也从未怀疑过这一点。
但在我为之欣喜的时候,父亲却责怪了我。
我原以为他是觉得我太过固执,我甚至已经在心中准备好了反驳之语,因为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
但是没想到他说的却是我看事不够全面,当所有人都跟自己的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不是不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也该去多思考一下自己所坚持的是不是一个笑话。
对于一个史官来说,看事不全面是一件 十分致命的事情。
我谨记父亲的教诲,我也相信我能写出更好的史书。
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
只为写下真实存在过的令人动容的历史。
我无时无刻不在庆幸我是司马迁,我是一个史官。
《刘秀篇》
我还是反了。
曾经幕中女子第一次提到我的名字时我就有预感那个人是我自己。
因为此时的朝廷已经完全不行了,没有人的生活有多好。
我是被迫的,但我也是自愿的。
只是我似乎做得并不够好,因为在我看了巨幕之后,我更加在意仁义,更加在意人们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