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658)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让所有人的心都跟着大刀摇晃,直至斩落下来。

【不过这里的评价是为了批评秦朝的三位统治者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写这些话的是贾谊,引用这些话的是司马迁,那贾谊因为对现状不满,然后提出意见被汉文帝贬了,司马迁因为对汉武帝的想法不满,提出意见下狱被汉武帝施腐刑了,他们想说的是什么呢?】

【陛下啊,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吧,秦朝就是帝王对臣子的意见过于苛责,所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再这样下去,就没人敢说真话了,秦朝的昨天就会变成我们汉朝的明天啊!】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撇撇嘴,他早就猜到会是如此。

他知道了,暴虐失心要不得。

【所以啊,一篇文学作品,尤其是这种私自书写的书籍,带着作者的思想实在是难以避免的,咱们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①”就行了。】

【他认为天下已经分裂很久了,春秋战国时期打仗,百姓们是很疲惫的,所以“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但是呢,显然秦始皇没有做到。】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所以他现在就是应该守威定功。

嬴政很清楚了,也早已经下定了这个决心。

【后来二世了,“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天下人都希望新的君主能有新的政策,胡亥要是能够纠正秦始皇的错误那天下还是会归附的,可是他不仅没改,反而变本加厉,“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所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后来说“是二世之过也。”说明在司马迁看来,秦朝的灭亡,最大的过错是胡亥,但他肯定没觉得汉武帝已经到了胡亥的地步,他是希望汉武帝能够早日清醒过来。】

说到这时,嬴政反而没那么怪胡亥了。

到底还是自己给了他这个机会。

以后不会了。

【在《秦始皇本纪》的最后,还有班固对于这一篇内容的评价,大家感兴趣可以下来看一看。】

【《秦始皇本纪》后就是《项羽本纪》,按照咱们这个速度,三天三夜说不完的,就是这么精彩的秦朝的历史咱们也只是浅浅地说了说,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究,我们也通过这个了解了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的一些习惯、准则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太史公自序》中的简述来简单地看看《史记》的内容。】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

第214章

司马迁

【《秦始皇本纪》过后就是《项羽本纪》,其实很多人对此都有疑虑,包括接下来在后面出现的《吕太后本纪》,都被人怀疑是不是不该出现在本纪当中。】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众人心中也都很疑惑,他们很多人的心中对项羽其实是不大看得上的,说不好是为什么,倒不是觉得项羽没有能力,可就是觉得他这样的人不配坐上那个位置。

有时候细究下来可能还是自己所站的立场问题。

但就是对手下这一点,任谁也会选择陛下吧,如今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选择是正确的。

【说到这个咱们要说到秦汉时期的皇帝们,真正地坐到了皇帝这个位置上的有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汉高祖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和刘彻,到刘彻这儿,司马迁他肯定就不知道了。】

【那这几个皇帝中,本纪没有提到的除了胡亥就是刘盈、刘恭、刘弘,而多出来的那个就是项羽和吕雉。】

早在先时幕中女子提到吕雉时,刘邦的心中就有不详的预感。

其实他对于自己的儿子刘盈也不是特别看好,但自己血脉延续下来,情况也不算太坏。

只是不知自己这三个和胡亥被相提并论的后辈是个什么情况,而吕雉又是什么情况。

【一开始我们看到项羽和吕后,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司马迁的悲情,想着会不会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悲情人生呢?毕竟哪怕我们不知道项羽这个历史,可霸王别姬也都是听过的,有了艺术的光环在,他身上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但是要说到悲情的话,那刘盈几个不悲吗?所以在司马迁这儿悲情人物还得有门坎?好像有点牵强了。】

众人没听说过什么霸王别姬,也并不觉得项羽有什么可悲的。

这世间失败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在乱世,有人崛起有人落幕,项羽只不过是那落幕之人中的某一个罢了。

而他的失败跟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错过了许多的机会,这是事实。

【那又有人会说了,很明显就是司马迁在贬低汉朝啊,他本来就讨厌汉朝,加上这两个人那不是和汉朝作对的吗?但是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种说法未免把司马迁看得太小家子气了,再说了吕后也不一定就真是在与汉朝作对,甚至于我们都不能确定她是真的想要篡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