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有些疲惫地抬了抬手,众人顷刻间便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还是要对胡亥下手了。
也是。
这样的人不除不以安民心。
这时候没有大臣为胡亥求情,他们都觉得嬴政做得对,只叹赵高那东西死得太轻松了。
【一代伟大的传奇帝王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落下帷幕,其实真的很令人唏嘘,如果他不是得了什么突发的脑溢血、心脏病什么的,他的死就很有可能是外力造成的,我想秦始皇虽然一直在寻求长生,但他也并没有觉得自己一定能长生,如果他肯定自己能够成仙的话,大概就不会有秦始皇陵的存在了。】
其实修仙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呢?
他们身边从未有人真正成仙,但他们依旧向往,万一自己就是老天选中的那个人呢?
【所以他在死之前肯定会让自己能够有一个体面的死法,能够好好地交代后事,然而他匆匆而去连继承大统的大事都还没有安排好,这说明他很有可能死得突然。】
这话倒是不假。
嬴政想,自己确实应该早点将这些都安排好,确保万无一失。
若是早点说出自己想要的继承大统的人是扶苏,那扶苏可能也不会有那样的结局了。
他该与扶苏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我的这些猜测都是来自于《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很多事情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真相,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功绩,我们却是坚信不疑,且受惠至今的。】
【他的落幕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迅速衰败,秦二世没有这个能力掌控如今的局面,他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我想他应该是早就被赵高进行了思想控制了。】
皇帝们都很愁。
是了,不仅是要防着后宫妃嫔,这些下人也得防着点。
要能做事,还得有规矩,相互之间也不能逾矩。
决不能发生一家独大的事情。
培养孩子,那可真是比处理国事还难。
【或许他的畸形成长确实与赵高脱不了干系,但他既然变成了后面的样子便就不可能只是赵高的错,只能说他们两个是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其中有一个人不存在,那么秦王朝的历史就很有可能被改写。】
【然而,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惜的事情就是没有如果。】
有!
众人在心中吶喊。
现在 两个人都不足为惧了,想来秦王朝不会再像幕中女子说的那样了。
【除了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秦二世即位后,又干了些什么呢?】
第212章
司马迁
【胡亥和赵高商议说:“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我啊,年纪轻,刚刚即位,天下人都不服我。怎么办呢?他就想起了自己老爸,“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先帝巡游,以示自己的威慑,如今我不去就显得我很懦弱。】
【然后胡亥也巡游去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巡游本没什么,在场的众人其实都能体谅秦始皇,甚至于陪同前去也与有荣焉。
但是想着胡亥做的那些糟心事儿, 跟他一起巡游怕都是要被骂的吧。
【对于巡游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就不说了,秦始皇都不能避免的问题,我不相信胡亥能做得更好。】
【但是这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胡亥会想要巡游呢?他的话里说了,就是因为天下人不服他,那更是在侧面说明了当初秦始皇巡游不是没有用的,而当初秦始皇巡游时,也是天下初定时。】
女子说这话许多人都没太明白,不明白她为何要强调这个。
难道有人说秦始皇巡游没用吗?
是了,想起先时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百姓们,对于他们而言或许巡游的用处真的不大吧,就算有也被他们的怨念消磨了。
【后来他又跟赵高商量,觉得很多人不服他,两个人一合计,不服,杀了,于是兄弟姐妹们就遭了殃,“宗室振恐。”而大臣们能够幸免吗,当然不能,“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公元前 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嬴驷简直气得嘴唇发抖,因为嬴政而燃起的那种自信如今已经消失殆尽。
祖宗基业被胡亥丢得一干二净,脸也被他丢得一干二净了。
许多人跟他一样,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们都顺眼了许多,幸亏没像胡亥一样啊。
【除了这些,他在把秦始皇的葬礼办好之后,就又开始修阿房宫,在这里,胡亥的玩乐本性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他大部分的事情还是遵从嬴政以前的规矩,只是又在宫中养些供玩乐的牲畜,又招士兵守卫咸阳,又征调粮食,说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太史公予以评价,“用法益刻深。”也就是说咱们以前就认为的严刑峻法,这时候是更严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