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626)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管这个观点是真的还是假的,秦始皇坑杀几百人,这是历史记载的,这些人的身份,我们不好考究只好猜测,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为此吵架。】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也很想知道到底自己有没有坑杀这些人。

难道幕中女子也不知道吗?

若是自己没有做,那不是太冤枉了?

不过焚书之事,确实,该想个其他的法子。

那什么才是好的呢?

难道要像他们一样以儒家学说来控制思想?

这就一定能行?

嬴政不信,此时他若是弃了法家,那反的人只会更多。

再说了,法家那些观点那般强,怎么能弃了?

【但是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当时的局面,本来整个社会环境的舆论对秦始皇就是不利的,他再出这么一出,可能坑杀的不是几百人,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人,而这些人可能不是术士,而是一些真的要谋反的人,然而他这么做了,他就要承受这件事情带来的舆论后果。】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秦始皇真是冤枉的?

是有人夸张了此事的严重性害他?

这么一说,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那个时候嬴政的敌人那么多。

【人家陈胜吴广都知道鱼腹藏书,用“大楚兴,陈胜王”来造势,那那些反对嬴政的人怎么就不能用秦始皇坑杀儒家学者来陷害秦始皇呢?②】

嬴政拳头都握紧了。

这些人竟用这样的方法害了他千年。

以往他是不怎么在乎旁人对自己的看法,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恶名会传千古,他也不能不在乎了。

他决不能让人这样污蔑自己。

【然而,经过岁月的流逝,对此咱们也只能通过史书中的一星半点来进行推测了。】

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②就是一些猜测,做不得数的。

第207章

司马迁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史记》中是如何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始末的,看看人们又是怎么对此进行猜测的。】

【有一点我们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的事情,因为许多认知上的原因古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仙人存在,比如蓬莱、瀛洲、方丈这三座代表着神秘仙山的三个名字常出现在许多的作品中,在许多中国古典园林中都能看到这方面的规划,这是能够体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美好愿望的。】

【秦始皇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他自己自然也是十分骄傲,但是人有满足的吗?就简单的一点,他的陵墓都还没有修好,他怎么能死呢?】

其实很多人对长生不老的事情已经死心了。

可是……可是谁能告诉他们,这巨幕是如何出现的?

幕中女子又是如何跨越千年把未来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的?

他们可以不相信这世上有仙人,但是他们势必不会放弃探寻巨幕的来历。

【但是我以为秦始皇在后期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体上是有问题的了,或者说可能生过病,这在许多皇帝的身上都可以体现,很多皇帝都是先生了病或者是遭到刺杀感觉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才想要修仙,秦始皇的刺杀遭得还少吗?】

后世的帝王们单知道秦始皇遭遇过许多刺杀,而他一次又一次地躲避过去。

现在看着,那种感觉却有些不同了。

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不同,反正不会承认是更加敬佩秦始皇了。

【在医疗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生了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他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求仙之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一说,那自然是应和者不断。】

【于是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家”来投诚,其中咱们主要提到的就是卢生和徐福两个人。】

【他们在秦始皇晚年的生命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史记》中的秦始皇大概就是从巡游开始就有点不大对劲了,比如二十八年,徐福说海上有三仙山,秦始皇就命令徐福去找,然后带了三千童男童女,这三千人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也不知道。】

这还用说吗?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种一般都是祭神了。

虽然大家都听说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

若是祭神需要这么多孩子的性命,那这神还有祭祀的必要吗?

祭了这等邪神,就不怕遭到报应吗?

【后来,秦始皇回咸阳,在路上“欲出周鼎泗水”,想在水里面找个鼎,就是咱们知道的象征权力的那个鼎,咋想得那么美呢?跟杜牧捞铁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使千人没水求之”结果自然是“弗得”。我还挺想知道秦始皇在那个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击是什么反应呢?他会不会想,之前再苦再难都过来了,如今得了天下怎么事情反倒不顺了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