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不是他想的那样才好。
“大王,臣以为此女所言不能尽信。”
若稍后,此女当真说出那样的事情来,只怕大王会支撑不住,还是先劝说为好。
“听此女之意,她并非仙人,乃后世之人,或记录史实者有失偏颇,或流传之际有所删改,吾等当对此女言论多加斟酌。”
此话说到熊槐心坎上了,他正欲赞同,却又听一旁的靳尚道:“屈左徒所言差矣,此女有如此神技,就算她乃后世人也,其言可以为天机(1),屈左徒莫在此处乱了大王心智。”
屈平此时本就有如此实权,而后却说自己无机会,定是犯了错被剥夺了机会,还想现在就把错推开,简直白日做梦!
【不过屈原也并非从始至终都没有机会,公元前317年,也就是楚怀王十二年,屈原担任左徒一职。】
【左徒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左徒这个位置,“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既要与楚怀王商量着帮楚怀王管理内政,还得管外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可想而知这工作并不好做。】
【但是我们一心爱国的左徒大人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以制定法令为中心的改革之路,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楚国便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好像就这么支棱起来了!】
此言一出,满堂欢喜。
毕竟大家都是楚人,谁不想楚国富强呢?即便是那些旧贵族们听到楚国因为屈原的改革而欣欣向荣,都不可抑制地露出了笑容。
众人其实对改革之事完全没底,就是屈原本人亦是如此。
自古改革都是千难万险,能成功,他虽九死亦无悔矣。
“甚好!寡人未看错!屈卿果真能担此大任。”
熊槐哈哈大笑,完全忘了方才怀疑幕中女子是敌是友之事了。
【然而凡改革者,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楚悼王时期的吴起,秦孝公、秦惠王时期的商鞅,后来的北宋王安石,明代首辅张居正都是如此,屈原亦不例外。】
【改革触及太多旧贵族的利益,但屈原改革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还要从那位倒霉大王楚怀王说起。】
咸阳宫内。
秦惠王及秦国诸臣皆是捧腹大笑不已。
原本谈及商鞅,那是触及到了许多人的逆鳞,然而听闻倒霉大王的称呼,众人连那些后来的各个朝代也不觉稀奇了,只想听听这倒霉大王是如何倒霉的。
而楚殿内,熊槐震怒。
“她……她她,此女说甚?”
熊槐指着那巨幕,眼睛睁得极大,眼中也布满了血丝,“此女安敢!”
“此女安敢!”
众臣纷纷跪拜,“大王息怒!”
“此女竟敢唤寡人倒霉大王!”
“当真气煞寡人也!”
第3章
熊槐听女子说自己是倒霉大王,一时气急,直呼妖女。
“欺人太甚!来人,快将此女给寡人拿下!”
原在殿外侍立的郎中带了士兵进殿,可士兵们都握了剑踟蹰着并不敢上前。
熊槐大喝,“尔等为何还不动手?”
“大王!”郎中上前行礼作揖道,“大王三思!此巨幕楚宫内外无数,如今市井众人皆可闻此女所言,若惹怒此女如何是好?”
众大臣齐齐劝说,“请大王三思!”
熊槐扶额,直往后倒去。
屈原连忙上前将其扶住,“大王!”说着小心将人扶到王座旁。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作《楚辞通释》,在此书序言中,他曾说楚怀王,“不聪不信,内为艳妻佞幸之所蛊,外为横人之所劫。①”】
“这王夫之又是何许人也!”熊槐跌坐椅上,已然放弃挣扎。
一方面他确实恼怒自己在后世之人眼里竟如此不堪,另一方面他又很想听听此女接下来所说的话。
这什么艳妻佞幸所惑,什么横人所劫?
何时有这等事?
如何会发生此等荒唐之事!
“屈卿,此女岂非胡言乎?”
屈原不敢直接评价,只恭敬道:“大王息怒,择其有用者而听之即可,不管此女言何,臣定当誓死效忠楚国。”
诸臣附和,“臣等定当誓死效忠楚国!”
见诸卿如此,熊槐紧绷的身子终于放松些许,甚至也没责怪他们说的效忠楚国并未 言明效忠自己。
不过也无妨,楚国都是他的,效忠楚国不就是效忠他吗?
然而那名为三月的女子对他的评说却仍未结束。
【三月根据自己的理解意译了一下这句话,王夫之说啊,楚怀王这个人脑子有点笨而且没什么诚信,在国内受宠妾佞臣的蛊惑不说,在外又不讲诚信,对待合作伙伴总是举棋不定甚至做出背叛盟约的事,最后落得个被困秦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