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35)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杜甫轻叹,借饮酒缓解自己的尴尬。

他其实不是很能理解,自己平日里也不是个特别不会说话的人,照理来说只要他矜矜业业为着圣人为着大唐,怎么也不至于丢了官职。

而此时的王维面对的还是已经快要走下坡路的玄宗,为何他可以自己就不可以呢?

难道是因为他有张九龄的帮忙,而自己没有靠山吗?

若是不这般想,杜甫根本想不通。

【王维去到东都洛阳赴任,到了洛阳之后,立马写诗《献始兴公》给张九龄明志,具体的内容咱们就不讲了,大致就是说,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希望下次有机会还提拔我。】

【你看,这王维是比较会做官的,即便他心中可能也不喜欢这样,但是人家表面功夫做得漂亮。】

杜甫沉吟。

他也是不愿这样的,他和李白都是。

但是他二人这样的事情做得不少。

难道就因为王维的夸赞的诗句写得好?

他当然知道王维的诗写得好,而且王维的诗一直以来都是很受人们的欢迎的。

思虑半晌,杜甫其实有些想通了。

道理很简单,并非其中的一点,王维的诗歌名气,王维的审时度势甚至是王维的运势可能都比他好,所以他没有成功,但是王维成功了。

【第二年,王维就跟着玄宗一起回了长安,算是前途一片大好,但是在同年,张九龄罢相,玄宗让李林甫、牛仙客并相,这事情对王维应该也有影响,但是他依旧是右拾遗,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就是唐玄宗前期清明后期昏庸的分界线。】

李隆基遥想那一年发生的那些事情。

分界线,他做了什么?

难道就是用了李林甫?

张九龄是犯了什么事来着,想到那事情李隆基就不由得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子,一想起头就疼。

看来真是年纪大了。

【又过了一年,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王维依旧任右拾遗,他在京中左右逢源,写了许多的应和诗,也过得并不快乐,已经产生了思退之意。】

他被张九龄提拔上去的,张九龄走了,那他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众人都这样想。

日子不好过,这时候产生思退之意这就再正常不过了。

若是在朝堂一直被打压,或许隐居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他适合隐居山林。

【其中寄给张九龄的《寄荆州张丞相》就很清楚地表达了他这样的想法。】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我思念的人在哪儿呢?王维当然知道,可是他却只能远远地怅然地望着荆门山的方向,也就是张九龄被贬之地。“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您并没有真正赏识我的人,您的举荐我终生难忘。】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如今您远离了朝堂,我也要像您一样归隐山林,“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看着大雁渐渐南飞,我的心意要怎么寄给您呢?】

以往还能寄信,如今又能怎么呢?

王维更加怅然。

他当然也知道这世道要变了,因为巨幕的出现。

若是巨幕能早一点出现就好了,这样说不定……

哪有这般假如的事呢?

【虽说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党派之争跟宋朝时是完全没法比的,但是难免也会有站队或者是被迫站队的情况。】

【从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堂开始,朝堂上就渐渐地成为了李林甫的地盘,但是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起,李林甫就开始了他的步步升迁,很难说在这段时间内他在朝堂上没有搞事情,只是或许那时候玄宗还比较清醒,而朝堂上又有一些得力的大臣们把持着,所以他蹦跶不起来。】

李隆基眼神冰冷得可怕。

没错,他是知道李林甫的野心的,他从来都知道,只是视而不见。

他以为他身为天子完全能够掌控,没想到让朝堂成了李林甫的天下。

李隆基忍不住冷笑。

真是该死啊!

【可是渐渐地,当一个小人有了权力,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王维在入朝为官之后具体经历了什么,但是我相信他也一定是看到了一些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情况,而且那时候的玄宗已经慢慢地开始飘了,很多时候年轻人都把身边发生的一切都看得比较严重,所以王维产生了退意。】

这事情给了许多皇帝警醒。

没错,很多时候,朝堂的腐朽都是因为小人得志。

所以不能小看每一个人,权力这种东西,他们贪恋,别人也贪恋,不要指望有人能真的一身正气,即便真的有这样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