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455)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思及此,欧阳修赶紧叫了人来派人去找这方仲永。

好一番天赋,可不能白白地埋没了。

【我们不是常说吗?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这个年纪,是怎么睡得着的?早在北宋时期,咱们的王安石就已经很清楚这个道理了,否管有没有天赋,都得努力。罗伯特·富尔格姆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当你不想努力的时候可以想想这句话,怎么能睡?不能睡!】

幕中女子突然激动,让众人都愣了。

唐,元和年间。

元稹和白居易已经启程了,不多时便能抵达长安。

他们也没急,慢慢赶路,恰巧在客栈见巨幕来,便也就一起观看了。

“这罗伯特·富尔格姆可真是个人物!”元稹赞道。

白居易不置可否,“颇有祖逖闻鸡起舞之风,乃吾辈楷模也。”

【这篇文章不长,也就只讲了方仲永的一件事情,语言精炼,言简意深,引人深思,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前面写出一个故事,后面再讲道理,王安石的很多诗文都是这样,所以他的哲理诗、说明文比较有名,但是他的缺点也是在这里,他的诗文常常因为说理、议论太多,导致少了一些文学的韵味。】

白居易蹙眉。

本来他看这篇文章觉得挺好的,想说什么说得清清楚楚的。

但幕中女子一说,也好像有点道理。

能解其意,能明其理,可是却并未觉得赏心悦目。

他与王安石都有同样的问题。

【像我们之前说白居易,我们怎么来以普通人的角度看他们的诗文呢,可能白居易就是直接给你举例子,让你自己去总结其中的道理,但王安石他也会举例,可能例子不会说那么详细,然后他会在例子说完之后帮你把道理给总结出来。】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看了看这个王安石的文章。

他也认为对方写得不错,不过确实读起来没有李、杜、苏轼、曹子建那些人的诗文舒服。

但却给了白居易不小的启示,他自己再也不用害怕旁人看不懂自己的诗句了。

他不仅可以写序言,更是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在后面说出来。

不过这也是需要讲究的,写在诗中的话,还要整体看起来和谐,不能为了说理而说理。

这巨幕的出现,当真是让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啊。

【像王安石这种文章咱们往往都不用看前面的内容,只需要找到他的观点就能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了,阅读理解困难户的福音啊,不过呢,这并不能说明王安石写的诗文不好,相反就只是从这么一篇小小的文章当中我们就能看得出来,王安石的写作是很成熟的,不过这也只是相对于其他人的来说,于他自己后期的文而言,那还是有点稚嫩在里头。】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幕中女子对王安石的夸赞让王安石颇有些想笑。

这是在夸他没错,可是夸得却是不清不楚,倒是会帮他得罪人的。

不过王安石倒也不是多在意。

只要是实话,他也乐意听。

【也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是这样,王安石写作语言精简,所以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有一种力量,当时他还写过一篇驳论文《读孟尝君传》。什么叫驳论文呢?就是辩驳旁人的观点,当时,人们都认为孟尝君是一个十分善于结交人才的人,他手底下什么人都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不问出处。】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曹操一向施行的。

只要有用,对方曾经是个什么人又有什么要紧?

反正到了他的麾下,全部都得老老实实地听从他的调配。

这个王安石是他想要招揽的。

只是可惜了,这么多的有志之士,偏偏只能看却不能用。

要是幕中女子能再多说些他们这时候的能人就好了,可是幕中女子都说过了,那些文学人才几乎全在他邺城。

他一时间还真不知这是好消息还是不好的消息。

不好是这世道竟就这么几个能人,好是,他没有,旁人也没有。

【但是王安石却不这么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他认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的头目,怎么能说他善用人才呢?】

【根据《史记》记载,孟尝君曾经有一次被囚禁在秦国,有被杀的风险,而他到处找人帮忙,最后到了秦王的宠妾帮自己,秦王的宠妾想要他的一件白裘,可是孟尝君的白裘已经送给了秦王,他手底下就有一个善于偷盗的人,从狗洞去把那白裘偷了回来,宠妾帮他让他得以被释放,怕秦王后悔,孟尝君飞快出城,但是在城门口的时候却又犯了难,因为根据当时秦国的规矩,必须要鸡叫才能开门,这时候孟尝君手底下又有一个很会学鸡叫的人,他学了鸡叫,孟尝君这才如愿以偿地逃离了秦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