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437)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抬头就看见了太阳,却望不见故都长安,后来人们就用“日近长安远”表示功业难成,向往帝都而不至的心情,很多文人都有相关的诗句,比如辛弃疾的“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再比如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都有类似的含义。】

晋明帝晋元帝的,把许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都给绕晕了。

但是西晋东渡建立东晋的事情众人还是知道的。

那这晋元帝哭,就是在思念故都了。

再配上后面的解释,众人也就明白“日近长安远”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清楚了白居易的这两句诗。

不是简单的不高兴,还带着点功业难成的心酸。

若是不知道这典故,那确实就很难解释出这点来。

怪不得白居易的诗中很少用典故呢。

【这个典故还是很常见的,大家可以记一下,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典故,这里也不难猜,他无缘无故提到长安那肯定有思念长安之意,如果仅仅写思念长安可能得不了什么分,不过这明确的表面意思答了一般也不会丢分的,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答,再联系白居易的经历知道他思念长安是因为自己无辜被贬那就容易得分了,说功业难成,说朝廷腐败,实在懵的时候写壮志未酬问题不会太大。】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连李白也觉得幕中女子这说法稀奇。

幕中女子讲了也这么些文人了,有几个没有壮志未酬的?

若是不知如何解释时,都往这上面靠,应当确实能蒙对一些。

不过像白居易这些诗,又不是什么诘屈聱牙的古文,倒也不必如此。

【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要每个诗人都写壮志未酬啊,你得了解这个诗人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扰,有了大前提再这么写,像晏殊,太平宰相,可以说是一生顺遂,虽然也曾经被贬官,但跟壮志未酬基本搭不上边。】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众人再一次心中艳羡。

晏相啊,真是上天的好运都给了他一个人啊!

“晏相如此顺遂,但是为何晏相的词还是多有伤感呢?”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众人脑中如闪电劈过。

是啊,可见一个人的诗词也并不全然与经历相关嘛。

幕中女子什么时候能分析分析晏相的词呢?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又是“猿啼”,又是“何苦”的,每一句都在告诉读者,宝宝不高兴了。“而诗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换句话来说,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很大,所以白居易不高兴什么?他人已经没了,这还不是由着看的人说?我们只别忘了大的情感倾向就可以了。】

话糙理不糙。

人都没了,解释都是后人在说。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对于前人诗文的争议。

这看似是件很苦恼的事情,但将一篇完全不熟悉的诗文赋予自己理解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件乐事,故而也就没什么可苦恼的了。

能与古人共鸣,他们感到荣幸。

不能理解,也不过是他们提升过程中的一道坎。

迈过去了便就又到另一个层次了。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这首诗可能最难理解的就是这最后的两句,因为这里涉及到实词的解释,堪,图障,这些都需要积累,有时候解释不出来就不要解释,直接猜,或者写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假如说这道题的总分是五分,这一句你忽略过去,其他的对了顶多扣两分,对于一个古诗鉴赏来说要求就不要太高了,但一般来说你知道了整首诗的倾向之后还能在选择题和注释中找到怎么解释这两句的线索,也是能帮助理解的。】

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幕中女子似乎是在教人答题?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二人也是考科举过来的,都曾自己押题,解题。

但他们所考时政策论,倒是没考过这古人诗文,纵使有,也不过是引子罢了。

这些东西这般简单,虽不是人人都懂,但到科举这一步了还有人不知的,说出去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有真才实学的哪个不是饱读诗书?

还有那堪,那图障,很难理解吗?

原以为幕中女子讲这些是说给那些平民百姓,或是稚童的,没想到竟是说给考生的。

许多人心中开始重新衡量自己对后世之人的想法了。

不过想着想着,却又觉得不对,这幕中女子显然就不简单。

一个女子都能有这般博学,后世当也不会那般不堪才是。

只可惜,有些事情不是去想就能想明白的。

无解。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风景很好,只能画成屏风,放在富贵人家的家中供他们欣赏。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很强的,带着对那些富贵人的满满的怨气,这里猜不出答案扣两分也不冤,咱们就是说,古诗鉴赏多积累,然后尽力就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