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白居易倒是个可造之材。”曹丕忍不住地称赞道。
不仅能做实事,还能清楚自己为臣的身份。
若他能找到这样的辅佐之臣,定是如虎添翼,可能做到如此的又有几人呢?
有心的人早就注意到了,这话幕中女子并非第一次提及,似乎在说屈原的时候就说到了。
之前说到改革的人,通常他们不是底层阶级,却经常站在底层的角度反对自己所处的阶层。
其结局往往都是死于非命,他们是伟大的。
【他的愧疚,虽然说的是“私自愧”,但愧疚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所有的拿着朝廷俸禄的官员们。】
唐,元和年间。
“我还真是想什么她都能猜到。”白居易道。
天知道他第一次看到那些百姓的生活时是个什么心情。
他以为他自己以前的日子过得够苦了,可是跟他们比起来,自己那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希望圣人能多听进去他的话而不是听信谗言吧。
【白居易在《寄唐生》中写到“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所以在诗句中他也写得很清楚,百姓们“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为什么,因为大部分的植物都是在夏天光热水充足的时候长得更好,所以他们即便热得要命也希望这样的天气持续下去,让庄稼长得更好。】
【后来他又用百姓与自己相比,虽没说要怎么做怎么改,但就是想让看到他的诗的人看到,百姓实在是太苦了。】
百姓们真的太感动了。
竟会有官员会这样拐着弯儿地帮他们说话。
那可是诗啊!
那不是所谓附庸风雅的东西吗?
可为何,如今却用到他们身上了呢?
这白居易大人不会被人瞧不起吗?
第149章
白居易
【公元808年,元和三年,这一年白居易三十七岁,这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对于唐朝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牛僧儒以贤良方正对策,和李宗闵、皇甫湜等人一起获得较好的成绩,当时的考官觉得他们几人很不错就把他们推荐给了唐宪宗,但是他们的文章中有许多批评时政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触犯到了当时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亲。】
【于是李吉甫便告诉唐宪宗他们是靠着关系才得到这个机会的,唐宪宗很生气就将当时的考官全部贬谪,而牛僧儒几人他也没有提拔。】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对于李商隐来说,那就是灾难开始的一年,即便那时的他还没有出生。
可若不是牛僧儒、李吉甫的这事情,他如今怕也不是这般境况。
但这世间发生过的事情就没有可回头的。
他也很清楚自己并非全然无错,只一晃便到如今这境地了。
【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反对这个事情,没办法,唐宪宗这才为了 平众怒把李吉甫也给贬了官,这就是后来持续了很多年 ,影响著名诗人李商隐一生的“牛李党争”的开始。】
李商隐心跳停了一瞬。
一生。
这事情于他的影响最大,所以“一生”的意思就是他再无翻身之地了?
【而这些反对的人里就有白居易,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一再地说明罢黜的不公,后来李德裕因此屡次排挤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这白居易是个可造之材。”李世民道。
这样的人才放到哪个年代都该被重视的。
他身处大唐,那是大唐的福分。
这李隆基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听幕中女子之意,倒竟像是不如那武则天。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他岂会不知女中亦有豪杰,可那般不是乱了正统,不管说什么,就是说破了大天,他也不可能让女子有这样的机会。
【这一年白居易与杨虞卿从妹杨氏成婚,这虽然是白居易第一次成婚,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绝世好男人,至少在感情方面我是不认同的,毕竟白居易曾经是养了歌姬的,不过这是他晚年时候的事情,而且这事情在唐代来说是合法也是合乎道德的,我们也暂时不必太过于纠结。】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没太懂这意思。
这是何意啊?
女子觉得他在感情上不算个好人?
可他做了什么?
难道是因为湘灵吗?
还是她说的养歌姬,白居易完全没放在心上,且不说本来就不是大事,更何况他不信后世之人养个歌姬能是多让人不容的大事。
【成婚后,白居易写了一首《赠内》以告诫和表白自己的妻子,这首诗不像他的讽刺诗,其中运用了许多典故,虽说感情还算真挚,但是却遭受很多人的批评,我们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