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与自己的诗实在没什么可比性,毕竟如女子所言,他们 所处的背景不同,所有的经历也是不同的。
若非要比,他还是觉得白居易的这首诗更好。
或许在从前,他也会觉得冗长,可听幕中女子讲了那么多,长有长的好,这不,这其中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让整首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他还是倾向于,不必比较。
【像清代的袁枚也显然觉得这首诗就是一首爱情诗,他的《马嵬》中写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说不要去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因为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离愁,毕竟“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唐,元和年间。
“此诗不错啊!”白居易感叹。
虽说这诗显然不是在夸他的诗,但是说的却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白居易也不能完全地认同。
安史之乱不正是产生石壕村之事的主要原因吗?
该让世人了解才是。
【不过虽然他这样说,我们也能明显看得出来,他针对的并不是《长恨歌》,而是在反应人民的类似于《石壕吏》的苦难生活,《长恨歌》只是他的工具而已,但也能说明他并不会太喜欢《长恨歌》,如果真的很喜欢就不会拿它当工具。】
说得也是。
但是女子说得对,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所以白居易并不怎么在意。
他写诗从来都只是为了让人看懂,而不是为了让人喜欢。
【总的来说呢,这首《长恨歌》不管是在史料的运用上,还是在语言艺术的表现上,亦或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它都算得上是一篇佳作,不管是为着它其中的爱情还是它其中的历史内涵,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读。】
第148章
白居易
【抛开一些小小的缺点,白居易其实真的是一位很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更体现在他的诗歌的影响力上,这也是他自己想要的,所以结合他的背景,我们看他的诗就要去猜测他到底想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表达什么。】
唐,元和年间。
小小的缺点,他有什么小小的缺点?
白居易想,人无完人,自己自然是有缺点的,但是若是普通缺点,女子当不会单独拎出来。
不过,很快白居易就没空再去想这个了。
因为幕中女子说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伟大这个词,她似乎只有在说李杜二人的时候说过。
看来他自己是真能与李杜二人相提并论的。
【公元807年,元和二年,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弟弟叫白行简,这一年考中了进士,白行简在创作方面也是很不错的,他的代表作是一篇传奇《李娃传》,在唐朝时期,传奇十分流行,而白行简的《李娃传》和元稹的《莺莺传》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知退的《李娃传》确实是很不错。”元稹本就是爱这些的,《李娃传》是白行简几年前的作品,他自然也是看过的。
而且如今已经有许多人以此为本在坊市上说话你,很是受欢迎。
白居易笑道:“你也无需谦让。”
“诶。”元稹摆摆手,“我可是真心的,那妓子李娃和郑生两人之间的故事跌宕起伏,郑生浪子回头,郑父又同意他与一个妓子的婚事,最后欢欢喜喜,此中故事,实非常人能写。”
“不过故事罢了。”白居易摇了摇头,左右事实上没人能同意一个清白官身将妓子迎娶回家。
【县尉的主要职责就是缉捕盗贼、征收捐税,和劳动人民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白居易也观察到了许多自己平日里所不能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就此写出了他早期的一些讽刺作品。】
【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观刈麦》就是这个时候创作的。】
晋代。
刈麦?
陶渊明记得幕中女子说过这个白居易爱看他的诗的人。
这后世之人的诗歌,倒是极少在标题上看到如此亲近百姓的诗词。
更何况这是讽刺诗,还是耳熟能详的讽刺诗,这一下就激起了他的兴趣。
【我们在看白居易的作品时不能像看辛弃疾、李白的作品那般去探究,因为在李白和辛弃疾的作品中,两人时常运用大量的典故和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而白居易的作品却是老妪都解,所以大家看看这篇作品,我不讲大家应该也能够很轻松地知道其中的含义。】
幕中女子说着在巨幕中将那首诗给呈现了出来。
众人一看,果不其然,十分简单。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看着这白居易的诗,还是觉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