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89)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世民摇头,还真是懦弱啊!

指望着这样的人将大唐保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不可能承认这南唐王朝是他唐朝正统,也不会让大唐再走向那样的路。

藩镇割据,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要解决,还得直接从根上解决。

原本历史中的李世民就已经做得足够好,如今他还想做出突破,也不过只能是皱眉叹息罢了。

【越想越害怕,到了第二年,李煜甚至下令贬损仪制,就是改朝廷中的一些礼制规矩,避讳宋朝,宋朝用的一些称呼,他通通更改,后来赵匡胤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还赏赐他宅院之类,暗示李煜去宋朝投降,李煜上书请李从善回国,没有被允许。】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这样没有骨气,真不知道官家在忌惮他什么,时时都派那么多人守着,实在太大题小做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大宋如今对文人天然的忌惮?

【李煜每每登高,想起自己的弟弟,愁苦不已,写了比如《长相思·一重山》、《清平乐·别来春半》等词作,不过也有说这些词是李从善在宋朝思念故国所作。】

【比如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分别之后春日已经过去了一半,眼前的景物都让人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阶下的的落梅像雪花一样凌乱,拂去了还是落了满身。】

“这是情景交融吧?”

幕中女子讲这些详细之事讲得不多,但是许多人都把她讲的给记了下来。

如此一表示,再想起文人的经历,便能很简单地了解对方的诗词了。

若是再能知道诗词创作年代,对应下来就更简单了。

如同此句,知道李煜肠断,还要知晓他因何而肠断,方才真正地理解他有多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雁来”两字我们可以理解其来自于苏武鸿雁传书的典故,以后碰到类似的词大家都可以首先考虑类似的意思,雁来却无音信,路途太遥远,想要回家的梦难以成真,“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别愁绪就如同春草一半,飞得更远更是繁衍不息。】

【最后这个比喻真的是绝,如春草如春风如世间万物,心中有离恨,万事万物便都是离恨。】

唐,元和年间。

没错,白居易微微颔首。

就如同原上春草,风一吹,便撩了满原。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李煜上表愿意接受北宋册封爵位,但是却被拒绝了,第二年李煜上表想让李从善回国,又被拒绝了。宋朝是想干什么呢,他们就是想让李煜自己去投降。】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时常在想,若是自己那时候主动去往汴京投降了会是什么结局。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比现在过得好。

他们当然可以觉得自己能过得好,事情没发生,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全凭一张嘴。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赵匡胤借着祭天,让李煜进京,李煜托病不从,然后宋军开始攻打南唐,李煜没有办法,他打算找救兵,于是写信给吴越王求救,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然而吴越王不仅没有响应,反而还把信转头给了宋朝。】

【李煜是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就是运用得太晚了,现在十国已经没剩几个,统一已经是天下大势,后来吴越为保一方生民,采取“重民轻土”的举措,直接纳土归宋,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的佳话,如果李煜也像吴越一样,不仅是他自己受不了那么多的苦,就连百姓也不会受那么多的苦。】

不应如此的!

自己虽不是直接投降的,可自己如今的处境……

吴越比自己多的,大抵不过一个体面吧?

他确实比吴越王蠢一点,若是自己将大义也搞得人尽皆知,或许确实能在明面上稍微好一些?

至于南唐军民……

李煜伸手擦了脸一下,沾了满手的热泪。

【可是后退容易,但是投降却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因为实力太过于悬殊,南唐节节败退,而这时候李煜还心存幻想,他派人到宋廷,进献财物,求宋缓兵,然后赵匡胤却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第140章

李煜

【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自此南唐灭亡。李煜身处围城时,还在作词,连赵匡胤都感叹,若是能以作诗的功夫来治国就不会轻易被破城了。】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韩愈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李煜自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才是一个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