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81)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有时女子魅惑,倒还真让他们毫无办法。

他们不停地在他处找借口,却发现还是无法真正地将烦恼想通,不觉懊恼。

左右,这肯定不能只怪他们好色不是?

幕中女子又没指名道姓,那他们自然是不可能轻易地承认的。

只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宠幸后宫,要注意分寸。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煜这首早期的词,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的艳歌,许多人认为写作的对象并不是大周后而是普通歌女,见仁见智,大家自己判断一下。】

【一斛珠的曲调最早出现在唐代,讲的是唐玄宗和梅妃的故事①,开元年间,江采苹进宫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因为她爱梅花,所以李隆基封其为梅妃,但是随着后来杨玉环进宫,梅妃失宠,唐玄宗给她送了一斛珍珠过去,她不接受,写下《谢赐珍珠》一诗,其中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里的长门依旧是指的陈阿娇的典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当初让高力士将人找回来时,李隆基对梅妃的宠爱比之玉奴那也是只多不少的。

只是……

李隆基想,他大概是犯了许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谁能抵挡得住玉奴那样的女子的诱惑?

如今想来,梅妃先时得自己宠爱时从不会与他人为难,一直安安分分,倒是自己……

李隆基叹息不语。

【据说唐玄宗收到这首诗后心情很不好,于是怒而……让乐府为之配了一首新曲,就是这《一斛珠》,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个传说是出自于一个无名氏的传奇小说《梅妃传》,可信程度不大,甚至梅妃这个人的存在也是存了很大争议的,不过从文学意义上来说这个故事的影响还挺大的,至少还是有了好些以此为曲的填词。在很多词论作品在这首词调下都有题“咏美人口”,这词后来也多写艳词,直到苏轼时,那时文学革新,常用来写一些友人赠答,而且风格还比较旷达老练。】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已经到了常州。

苏过他们都不想让他待在常州,因为幕中女子说了,那是他的身死之地,但是苏轼并不在意,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要怕死吗?

他喜欢常州山水,若是能在此地死去,也不算坏事。

只是要让子由跑一趟来看他了,他太清楚子由了,若他不去寻子由,子由自然会来看他。

待到两人见过,他再回京不迟。

他料定官家定是不会再治他的罪了。

《一斛珠》那首词他还记得,也叫《醉落魄·苍颜华发》,得过去有二十多年了吧,写那首词时他也已经年迈了?也记不大清了。

但他记得自己的那首词也是一首赠妓词,并没逃离艳词范畴。

只他个人风格有些许不同罢了。

【这种描写女子日常生活的主题更多地出现在花间词人的笔下,李煜所写的这首词乍一看跟传统艳词是差不多的,但实际又有变化,因为他更多地关注到了女子的内心。】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写得很文艺,咱们口语解释一下就是,早上起来粗略地化了个妆,轻轻地点了点檀香色的唇膏。其实就是交代了时间,还写了主人公的状态。】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柳永对此表示赞同。

李煜这词比那些毫无思想的词又好了点,但也就那么一点罢了。

这首词,较之他在汴京写的那些词还是差了许多。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向客人含笑微露舌头,而后张嘴唱了一曲清歌。这句就足以看出它是一首艳歌,这里的丁香应该是舌头的意思,正经人谁没事描写女子的舌头,是吧?】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都已经看淡生死的李煜竟被幕中女子这么一句话给说得有些脸热。

正经人不写舌头,意思他并非一个正经人。

写这首词的时间已经过去许久,久到他都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情形。

但写这样的词句那不是正常的吗?

至少他是见过许多的。

不过只略一思忖他也就明白了,虽说他见得多,但幕中女子提到的少之又少,幕中女子或者说是后世之人,他们是不欣赏这样的词句的。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袖子上的香气差不多已经散去,只留下点淡淡的颜色,杯子倒满仍嫌不够,又换了大碗。“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斜靠在绣床之上,婀娜多姿,嚼烂了红茸,笑着吐向檀郎。这个情趣就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畴了,有点恶心是怎么回事?】

许多身处风月场所的男人们正与好友们相视而笑,暗道这李煜还真是同道中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