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33)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越来越多的女子走进众人的视线中。

许多人也像苏轼一样意识到了很多女子的不平凡。

男子们并没有觉得慌张,因为即便有些女子出色,他们也并没有把女子的这点才能放在心上。

只是有点不大习惯。

【除了个人的忧愁与忧心国事,在晚年,李清照也一直未曾忘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她写了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以梅花为线索表达她的绵绵长恨。】

①“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第115章

李清照

赵明诚微怔,没想到都那时候了,她还想着自己。

他的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仿佛就像被那温水煮着,水不烫,却又温得他十分难受。

她不是都改嫁了吗?

不管是因为什么,始终是改嫁了啊。

【李清照在《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序中认为人们在写有关梅的词句时,开口便会有些俗,于是她试着做了一篇,诶,觉得还真是如此。】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脑子里将自己熟知的有关梅的诗句过了一遍。

严格说起来似乎确实大多都带着俗气,但也并非所有。

真正能写好诗词的人,否管它梅花、桃花,总能咏出点不同的味道来。

【若是深究这话不算准确,这或许是她的自谦之辞,在词中,她借梅怀旧,言起便带了浓浓愁思,怎么也算不得俗。】

【但是自古以来,咏梅者众多,写得好的是少数,但也并非没有,像陆游《卜算子·咏梅》开头“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也并不会让人觉得俗。】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是最爱梅的,写过不少的咏梅诗词。

他爱梅一生,从未觉得梅俗,不过 他倒也认同许多人笔下的梅俗。

这首《卜算子·咏梅》已经是陆游好些年前的作品了,因为写了太多,他自己都分不清是何时而作的了。

如今被幕中女子夸赞,要说不欢喜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老来对这些已经淡然了许多,不过笑笑也没多言语。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李清照有好几首词是从早上醒来开始写的,这一开头,虽然有着藤床纸帐,环境是还可以的,但是早上一起床就没什么好心情。“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屋子里只有时断时续的沉香陪伴着“我”,直让“我”感觉如水一般清冷。】

【再要强的人,不论男女,都是会需要人陪伴的,李清照亦是如此,她的思人之作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在之前与赵明诚分居两地时的思念之作,那时候的词更多的带着一点女子的幽怨,而自从南渡、赵明诚离世之后,李清照更多的则是伤时怀旧、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听得越多才越发地发现自己忽略太多。

自从来到青州,李清照所写的词句明显与当初二人分隔两地时所写的那些词句不同。

但如今想来其实那时她的词句中就已经深含她的感情了,而这一点他是清楚的,每次两人分开,李清照的信中便多哀伤,两人偶尔重逢时创作的作品显然更欢乐一些。

那时的赵明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分开他也是念着对方的。

可他却忘记了两人是聚少离多,李清照心中是有怨气的。

然而他也清楚,这其中最大的怨气并非来自两人分开,而是因为他。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三弄”,指的是古代笛曲名《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的曲子惊破了梅心,也就是说使梅花盛开。曲子能使梅花盛开吗?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那个场景,寂静的春日早晨,词人独自在屋内 感伤,突然,不知何处飘来乐声,惊得词人倏地看向窗外,这才发现窗外的春梅已经盛开,笛曲闹春梅,听起来还是挺浪漫的,但李清照似乎并不为之欣喜,她说:“多少春情意。”】

唐,元和年间。

贾岛在这巨幕之中不知收获了多少。

尤其是总在那些文人诗词之中发现点睛之笔,每到那种惊喜时刻他都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是自己在创作时总会觉得技艺不足。

就像此词之中的“梅心惊破”之句意,虽不是选字斟词上的惊艳,但有了这个表达,整首诗更有意思了。

虽然幕中女子时常强调感情最为重要,可若只有感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也难为佳作也。

【读到这里,我们并不知道她的春情意指的是什么,只能接着往下看,“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窗外迎着风,细雨萧萧,直教人落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吹箫人指的是萧史,我们之前讲过的,秦穆公的女婿,这里是指代赵明诚,你要问我为什么是赵明诚,那我也只能说我是猜的了,总不能是张汝舟,不管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至少他们曾经是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