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至少在大宋,赵明诚想要纳妾她没法拦着。
她一早便想好了,待幕中女子提及时要保持淡然,因为她也想起了女子说起自己再嫁之事惹赵明诚不快时自己的有多难办。
只是,也笑不出来就是了。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时期李清照的作品有什么变化。】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李清照的离愁名篇,正是那个时候的作品,上片从环境渲染开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狮子形的香炉中,香灰已经冷尽了,床上的锦被有些乱,像是翻滚的红浪,女主人公也已经起来了,正坐在镜前懒懒地梳着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任凭那太阳升起,梳妆镜匣布满灰尘也不在意了。主打的就是一个慵懒。】
其实她平日里也是如此的,赵明诚想。
因着有侍女伺候,宝奁尘满是不大可能的。
他也知道有时候作诗写词并不会完全将事实写出来,所以对这样的词句他并没有多在意。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最怕别离的苦痛,想说的话很多,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其实很多男子也都懂这样的苦,他们游历在外,妻和子不知多久才能见上一面。
每每重逢之时,太多的情绪也只能是欲说还休。
若不是要在外拼搏,他们又怎会忍受回到家中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自己的情况。
他们也不想的。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近人变得更加消瘦了,不是因为饮酒过度,也不是因为悲秋的情绪。“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算了,就这样吧,摆烂了,就算弹奏千万遍《阳关》,也很难将他留下来。《阳关》是指古琴名曲《阳关三迭》,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创作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已经把这首诗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自己也觉不错,他甚至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将诗题于旁侧,更觉满意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赠别诗,由此而作的《阳关三迭》也是送别曲,奏之以表达关怀、留恋,可是再怎么留恋,那人还是没有留下。】
巨幕中适时地响起有些悲伤的乐声。
每次都是如此,只要他们心中刚有些波动,巨幕中总能很快有乐声传来,而且随着他们的情绪不同,乐声也有所变化,当真是神奇。
众人都很唏嘘,一对壁人竟因为区区小妾就闹成这副样子。
一时间竟不知该说李清照不懂事,还是该说赵明诚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武陵人是指的刘义庆《幽明录》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汉明帝时期,刘晨﹑阮肇一起天台山采药,两人在山上遇到两个仙女,然后与其行男女之事,半年后回家发现亲人都不认识了,后来他们再回天台山就再也找不到仙女了,这里指的就是远去的爱人。】
【秦楼就是我们所知的秦楼楚馆的秦楼,但秦楼一开始指的并不是烟花之地,而是春秋时期秦穆公为自己的女儿弄玉修的一座吹箫的楼,后来弄玉嫁给一个叫萧史的人,两人在这秦楼中吹箫引来了凤凰,所以这里又叫做凤台,后来两人在这凤台和凤凰一起飞走了。】
【这句的意思应该是说,念着远去的爱人,词人在这原本应该两人一同作乐的地方伤怀。】
然而听了这两个故事,许多女子都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是等待着刘晨、阮肇回家的家人,在脑子里绕了绕才将这句词的意思给搞明白。
总之 ,他们看懂了,李清照是感觉自己嫁给一个负心汉了吧。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可能会怜惜“我”,所以“我”整日凝视着它,“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是看着看着,就又添了一段新愁。自己与爱人相隔两地,词人只能枉自凝眸,愁也只能是越来越多。】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自己都有些分不清这词与先时的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都是她写的,其中都有她自己的味道。
原本她是为自己与赵明诚的事情很伤心的。
可自从看了先时的那些文人的讲解,她有些嫌弃在诗词中过分诉苦的自己。
但这一切都只是她没有经历过。
她难以理解屈原在那样一个战乱年代,守着那样一个扶不起的帝王,他为何不先选择良禽择木而栖日后再做打算?
她难以理解曹植为何不与自己的兄长和解,向对方低头,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