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295)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已到骊山的杨玉环犹如掉线木偶,了无生气。

妖妃?

她什么都没做,她如何就成了妖妃了?

难道就因为幕中女子那些莫须有的话吗?

她很明白,这事情涉及到江山社稷,无论如何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能留下一条命,已经是圣人手下留情了。

自己的命,为何这般苦?

【杨家人都因为杨贵妃而沾了光,而杨贵妃是神仙吗?她一个人就能倾覆江山吗?】

当然不能,杨玉环激动起来。

她一个女子,毫无神技,何德何能?

她只是他们的一个祭品,过错全推到她身上,他们便可高枕无忧了。

可现在,幕中女子是在为她正名吗?

大明宫内。

李隆基还是忍不住地皱起了眉头,每当他以为自己可以百毒不侵之后,幕中女子总能说出一些话让他不喜。

不是玉奴的错,她是想将错全部归结于自己的身上吗?

好不容易让玉奴分担了一些。

【当然了,李清照也没有完全否认唐朝的衰落与杨贵妃兄妹脱不了关系。】

李隆基重重地舒了一口气,还好,这幕中女子还不算胡来。

他自己知道自己得错是一回事,让众人如何去想又是一回事。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谁还记得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那些战功卓越的人也安然死去了。”】

他们是越来越不懂幕中女子的意思了,也不懂那李清照的意思?

谁要记得安禄山、史思明?

这样的人被挫骨扬灰消失在时光长河里才好,为何要记得他们?

可方一激动地问出这样的问题,他们又自己找到了答案。

早在其一中李清照就已经写了,要以史为鉴。

仔细一想想也确实如此,若是将这事情彻底忘记,又重蹈覆辙,该怎么办呢?

是该记住的,事实证明,这事也没被忘记,那千年之后的幕中女子不也记得吗?

想来,日后当不会有人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应该也不会有帝王容忍后宫干政容忍藩镇割据了吧?

【他们去世了,就所有人都不知道安史之流了,这一段历史就要被抹去了。“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居然在高耸入云的抱瓮峰上,凿“开元”两字沾沾自喜。这里很明显能看出李清照的嘲讽之意,若是她出现在我们面前,恐怕我们都能看到她翻白眼了。】

【不愧是我们的“李怼怼”,从年轻时候就那么会怼人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觉得似乎自己明白这怼人为何意了?

先时她和官人还探讨了许久,原来就是讽刺他人的意思吧?

她可不觉得她的这些话有什么不妥。

谁能反对她吗?

把国家衰落的错误归结到一个女子的身上,他们有理吗?

将 屈辱抹去,只记得功绩,有可喜之处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时势变迁可真是令人悲哀啊,那些奸人的内心险恶得像山崖一样深。这里指出,真正使得唐王朝覆灭的,其实就是这些奸诈小人,不止是唐王朝,像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南宋的秦桧,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坤,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奸臣,有了他们在国家不亡也是脱层皮的程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幕中女子说得没错,若是没有赵高,胡亥可能也不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嬴政最近一直在思考问题出在何处。

先时虽说因为自己比较严苛,天下有着许多不满的人想要推翻他大秦,何以他一死泱泱大秦就亡了?

幕中女子没说太多其中的细节,让他也没办法很好地预料。

但他却已经肯定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胡亥胡来。

而胡亥是他的儿子,他作为后世口中的千古一帝,竟教不出一个象样的儿子?

当然不可能!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他倒是要看看,谁还能撼动大秦基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说起董卓,众人几乎同时炸了毛。

若不是有董贼,世道怎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虽说董贼之前天下已然不太平,但到底没有那么多的战争,没有尸横遍野。

许多人说着说着,甚至想去找到董贼的尸骨鞭尸。

若论起奸诈程度,当世谁还能比得过他?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自从将秦桧关了起来赵构就一直在想要怎么处置他?

赵构不想落人口实,他不想被人说自己听风就是雨,主要是朝中有许多人为秦桧求情,让他十分烦躁。

不过近来得知了岳飞的真正能力,他就越看秦桧不顺眼,就差找个什么借口把人给解决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