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蹭地起身,说得对!
自己怎会长期堕落于此?
他决定了!
若是这两年他不能正常地回到官场,那他就直接去从军。
大不了又从一个小兵做起。
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个问心无愧,不就是个畅快吗?
【从这里开始,又是李白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他在宫里写的诗和以前写的诗,等他被赐金放还后,所写的诗句又有不同。】
【人生经历是会影响创作的,诗仙李白也不例外。】
东晋。
这么说,这段时日李白的作品就没那般灵气了?
颜延之记得先时幕中女子就是那样说自己的,因为一直身处朝堂,作品主题便不如那般深刻。
还是说诗仙李白能将应制诗写出仙气?
【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随后命待诏翰林。冬天的时候,侍从温泉宫,温泉宫也就是后来的骊山华清宫,李白写下《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作品。】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主要就是写宴会的,“清乐九天闻”,只一句就能看出唐玄宗在温泉宫的日子。】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还是不明白,自己这日子怎么了?
自己贵为帝王,难道不能有点自己的欢乐宴饮?
他沉默半晌,微微地叹了一口气,近乎不闻。
其实他也明白。
自己若只是寻些乐子,哪怕是好色,即便有人不喜,也不敢如此这般地编排自己,问题在于自己在欢乐的同时没有注意到百姓疾苦。
这个道理也不知李俶懂了没懂,还得敲打敲打他。
自己始终是老了。
【在《温泉侍从归逢故人》中,他写“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当初,扬雄陪伴汉成帝在长杨宫羽猎,献上了文采斐然的作品,“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今天,我陪皇上在骊山温泉羽猎,也献了文章。“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皇上激赏我的生花妙笔,当即赏赐了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以后我一定向皇上推荐你,我们一起青云直上!”】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扬雄?
如此听起来,大汉后世应也发展得不错。
李白这诗虽然相比他其他的诗规规矩矩,但能在此时提到,说明他觉得大汉是能与盛唐相比的。
那时的大唐还是可以的吧,只是唐玄宗颓势已显。
不会这汉成帝也是吧?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扬雄写《长杨赋》的背景,公元前12年,元延元年,汉成帝为了在胡人面前夸耀大汉物产丰盈,围了一块地方把动物放进去让胡人捉,但是百姓们因为被占了土地而得不到粮食,所以这其实应该是一篇讽谏之作。】
刘彻原本还在想他为何要说什么汉成帝,不说汉武帝,难道此时的大汉不好?
听到这里他才明白过来,甚至觉得晦气,幸亏没说他。
他就觉得“夸胡羽猎归”这句诗有点怪怪的,原是这意思?
所以是怎么了?
夸耀大汉物产丰富用得着搞这么多乱七八糟的?
真是岂有此理!
那些胡人有什么资格来他们的地界围猎?
疯了吗!
【要不然李白在这里自比扬雄是什么意思呢?他就是一身的反骨,跟杜甫一样,明知道圣人可能不爱听,就偏要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样的话,总要有人说的。
李白和杜甫同时想道。
他们岂能因为怕被责罚,就当看不见圣人的过错?
有了错不让人提,还算什么明君?
【随后在《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中,李白清楚地写出了在唐玄宗身边那些权贵们趋炎附势的嘴脸,而李白自己根本不屑与之为伍,他此时的心情就像当初做官的陶渊明,在没有做官的时候拼命地想做官,可是一旦为官,就不可避免地看到更多更现实的东西,他们就开始幻想隐居。但是这可是李白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入仕机会,他怎么舍得放弃?】
东晋。
陶渊明对此真能感同身受。
一入仕途便不可避免地与那些丑恶嘴脸交往,让人一天也不想待。
但是从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是从进入仕途开始,所以他们又不得不去尝试。
左右他也试过了。
如今也没什么不好。
谁说人就一定要成大事呢?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李白自述自己从前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在楚汉一带蹉跎,到处遭受冷眼,郁郁寡欢,自诩有管葛之才,不知谁能举荐一二,只能长吁短叹,闭关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