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村里比新安那地方更可怕,在新安还只是征中男,到了此处竟是连老头都不放过了。这些村民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征兵,听到声音忙不迭的就跑了,老妇开门去应付那些官吏。】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真是不象话!
真是从上至下都不象话。
若是一开始便指挥得当,军纪严明,就不会出这么多事。
不过还是从李隆基开始就出问题了。
至于这李亨,“养不教父之过。”李隆基责任很大。
李世民都无法想象,若是当初他们是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翁,这天下要怎么拿到手里。
简直丢人!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那官吏一声大喝,老妇人就啼哭着说起家中的苦来。】
【“听妇前致词……犹得备晨炊。”】
【这一段是连续的,咱们可以添加一些想象,从前面的“捉人”和“吏呼一何怒”来看,这些官吏是不怎么好说话,甚至是有些凶恶的,老妇人没有办法只能与之周旋。】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妇人家中有三个儿子已经从军了,其中一个儿子传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人活着尚且能茍且偷生,死了就一了百了了,意思请官吏手下留情吧,但官吏既然半夜来拿人,显然也是要完成任务,难道他们不知道老人没法打仗吗?没办法,没人了,年轻的都已经去战场了,所以还得把压力给到老百姓的身上。】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而老妇人家中再没了其他的人,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娃娃。既然有小娃娃,那肯定还有年轻的妇人啊,如今没了法子,妇人也行吧,因为实在没有人可以征了啊,他们也要完成任务啊!】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岂有此理!
把压力给到老百姓的身上,这做的什么君,又为的什么官?
武则天怒从心头起。
还有,这些男人要让女人生儿育女,不给女子以公平的待遇,却要让女子上阵杀敌,这是什么道理?
不过只是气闷一瞬,她又反应过来。
女子既能上朝堂,为何不能上战场,她刚封赏的诚节夫人不该只是个例。
任何的位置,都该是有能有才者居之。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却完全无法接受。
让女子上战场,岂不是笑话。
女子就该跟在男子身后,这些事情都该交给男人来做。
若是当初高宗有如此觉悟就不会有武后专政之事端了。
所以他是绝不会让女子站在前头去的。
【老妇人怎么可能让儿媳妇去参军,儿媳走了,孩子不得饿死?只能道,“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孙子在,自己儿媳妇才没改嫁,但没了劳动力,家中条件艰苦,连件出来见人的衣服都没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我虽然老了,但请让我跟你们走吧,“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早点到了营中还能为军中做早饭。”】
【老妇人的这一段话直接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现实,老妇人的经历就是千千万万安史之乱下老百姓的经历。】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官吏们完成了任务走了,夜深了小村庄慢慢地安静下来,但是还能听到小声的哭泣,大概就是那带着孩子的寡妇。看了这些,杜甫毫无办法,翌日天明,准备启程,老妇人已经被抓走了,只能与回来的老翁告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个好好的家庭,子孙满堂,如今却因为安史之乱只剩下了老弱妇孺,甚至连老妇人也抓走了。
杜甫痛心疾首,手握成拳,在石桌之上狠狠地捶了几下,石桌也跟着摇晃,仿佛随时都会崩塌。
“老妇人被抓走,那下次呢?下次又抓谁?”
杨氏对此无言以对,只能跟着一同叹息。
他们自家的事情还解决不明白,如何去管别人呢?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喝了点酒,微醺,脸颊上泛了丝红晕,她双手撑在下巴上,看向一旁的赵明诚,说:“若有一日,我被抓去充军,那我定要发愤图强,叫那些人不敢小瞧了我去!”
赵明诚在她鼻尖一点,宠溺道:“不会有那一日,你我 都不必服役。”
“可万一呢?若是敌军,还管你官身男女的?”李清照晕晕乎乎觉得自己该学点武术,万一真碰上那么一日,那她说不定也能大杀四方。
“你醉了,当心祸从口出,别胡说。”
李清照平日里也不是这般不小心的人,可也不知为何,近来心中总憋着一股子气儿,就想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