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146)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是节度使之事他们却都是知道的,边疆囤兵如此,迟早会出问题啊。

而且此女所言不假,圣上好战,这亦是事实,边疆战事不断,这也做不得假。

然,正如李十二白所言。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①”

【说明他这时候还是很相信这个表面如日中天的大唐的。】

【不过在那之前,他还和李白有一次见面,这也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①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

第49章

杜甫(小修)

【公元745年,杜甫和李白重逢。两人一同出游、一同喝酒赋诗,一同求仙问道,一同拜访老友。】

【两人那时的友情如何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但那样的相遇对于我们这些喜欢他们作品的人来说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浪漫,仿佛是两种不同类型诗歌的邂逅。】

【但他们还有各自的路要走,临行前,李白送了杜甫一首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前面写他们两人才醉别不过几日,就又在鲁郡相逢,“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但是现在又要分开了,什么时候才能再一起喝酒呢?】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泗水秋波摇荡,水中倒影出远处的徂徕,马上就要分开了,再喝一杯吧!】

【此处虽未直接写出不舍,但一句“重有金樽开?”已经说明了一切,然而面对离别他们也不必太过伤感,“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酣畅淋漓地饮尽杯中酒便好了。】

东晋。

陶渊明听女子说了许多喜爱自己诗文的人。

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但不管他们对于仕途是怎样的态度,似乎都与自己一样爱酒。

“陶郎,你为何买了这么多秫种?”

陶渊明转头看向自己娘子,笑道:“唯有饮酒乐也。”

【对于李白这样的漫游人而言,一生经历了无数类似的离别,他开阔、豁达,而后还会遇到许多的好友,金樽再未开,他的诗句中也再未出现过杜甫。】

【但我们说杜甫是个念旧的人,他在后来还写了许多思念李白的诗句。】

【因为性格的不同,所以李白写不出“三吏三别”,杜甫也写不出《将进酒》,然而即便不再相见,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依旧发光发亮。】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三吏三别?”李白顿了顿。

这是杜二甫的诗?

《将进酒》不过席间随心而作,但想杜二甫,不是写不出,感觉不同罢了。

魏文帝言“文以气为主”,诗又何尝不是?

【杜甫写了很多有关李白的诗,我们可以来看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就是写于他们在天宝四载一起去访友之时,“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侯算是杜甫对李白的一种尊称,李白这时候已经是以诗作闻名了的,所以杜甫说他有佳句,跟阴铿有得一拼。】

【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做永明体,永明体诗歌讲究声律和对偶,是律诗的起源,而阴铿、沈约、谢朓、王融、何逊都是永明体的代表人物。杜甫讲究格律,擅长律诗,他对这些人物都是比较推崇的,所以他把李白与阴铿相提并论其实也是对李白的一种赞颂,我们也说过李白的律诗也是不差的。】

李白自己也是欣赏永明体诗人的。

不过他更喜欢谢朓那种自然清新的诗风。

阴何善工,确实跟杜二甫的诗歌相似。

他拿阴铿夸赞自己,这评价也算很高了。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这里的东蒙客,指的就是隐居在鲁郡的隐士,杜甫说“余亦”是因为在他认识李白的这时候,李白已经在鲁郡待过好几年了,意思就是你是这鲁郡的隐世,我现在在这儿也算是,咱俩都是兄弟。】

【可见杜甫是很亲近李白的,即便李白此时在官场并没有什么成就,但他的人格魅力和诗文水平也吸引了很多诸如杜甫这样的人。】

【而后杜甫又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我们晚上盖一床被子,白天同游鲁郡。可见两人关系是真不错。“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想到隐居,就去拜访当地的隐者。这里的北郭是借东汉时期的“北郭先生”廖扶代指隐士。】

【然后他们就去找到了范十,“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一进门就感觉那种隐士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站立的小童都一身清雅之感,“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直到夜幕降临也舍不得离开。】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一般来说作者诗歌中的情感都集中爆发在后面,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这里就是如此,“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