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到郢都的水上,时不时地有小船经过。
一叶竹筏之上,两个年轻人手中握着竹竿,气愤不已,竟是一时连划船的动作也停了。
“欺人太甚!”其中一人将竹竿狠狠一扔,竹竿没水,顷刻不见。
“诶!”另一人没能拦得住他,紧紧抓住自己手中竹竿,说道,“待到郢都,我二人去拜见屈左徒,日后随他做事,他便也不算一人了。”
“善哉!”
咸阳宫内,嬴驷领着众人坐在一处一同观看巨幕,旁边唤了许多官员记载女子所言之事。
唯有年仅十二岁的嬴荡在边上半蹲着,两手各拎着一桶水,不停地冒汗。
两桶水于他而言,本也不算什么,可这么多人看着他受罚,又如此蹲着,还得担心父王责怪自己,心中一急便觉得这两桶水如同千斤一般。
而嬴驷身边却坐着他的弟弟嬴稷,嬴稷下首还坐着方才巨幕中提到的芈八子。
女子温婉大方,坐在那处不卑不亢,听到了那样的消息也没有得意忘形,众臣都对她印象不错。
此时也不难看出大王更看重哪位公子了。
“好!好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嬴驷大呼,“惜哉!如此英才竟不是我秦国之人!”
偏偏听那女子所言,应当也是无法招揽的,可惜可惜!
“诸位且说说我秦国当如何吸引人才啊!”
嬴驷现如今已经知道了这巨幕是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心中不免有些愤愤,如此不是叫诸国防着秦国吗?
虽然有了巨幕必定可以振奋军心,叫敌军士气大减,但若他们都联合起来,现在的秦国还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现如今他身边虽也有些人才,但却大大不够,若是能吸引些人才入秦,再将之留下,必定使秦国壮大!
“大王,这女子方才谈及人才之时提到齐有稷下学宫,楚有兰台,此二者确实帮他们吸引不少人才,不若我等效仿一二。”
樗里疾乃嬴驷之弟,现为秦国右更,他平时便足智多谋,嬴驷对他也较为信任。
然而嬴驷还未回话,却已有了反对之声。
“此言差矣,我大秦迟早一统天下,何苦向手下败将学习?”
樗里疾轻笑一声,“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②更何况是三国。”
嬴驷曰:“善!”
遂下令即刻修筑学宫,引才纳士,不在话下。
【经过朝臣激烈讨论,最终在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熊横即位,任子兰为令尹。】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每日劝说新王将楚怀王从秦国接回来,然而此时秦国又派兵攻打楚国,楚国每每不敌。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潜逃回楚却以失败告终。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在秦国离世,终得归楚,楚举国悲痛,恨秦入骨,秦楚断交。各诸侯国也以为秦国不义,纷纷疏离。】
“屈爱卿,寡人定不犯如此错误!”
熊槐心痛,平日里屈卿说话难听,但他也信屈卿之才,可他又确实更爱听靳尚等人的奉承之语。
可即便直率如屈卿也未曾如幕中女子这般言语。
熊槐也明白,以往若真有人如此说,自己定会大怒不再任用。
如今看来听谏虽难,但却也少不得。
屈原行礼,“得君如此,楚必大兴!”
“诶。”熊槐抬手制止想要附和的众人,道,“往后此奉承之言不必再说。传令下去,日后楚国上下,上书谏言者,赏!”
众人虽惊讶大王的改变,但自然都无异议,只应唯。
屈原见他如此,安心不少,若大王保持,想来楚兴也并非不能。
幕中放出缓缓哀乐,众人齐齐看去。
【楚怀王的死对屈原打击巨大,虽说楚怀王曾因听信小人之言不信他,但最初楚怀王也是他的伯乐,他效忠大半生的君主就这样死了,让屈原更加厌恶当初劝说楚怀王去武关的子兰。《史记》中提到,令尹子兰生了气,“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③彼时屈原的地位大不如前,子兰知道他怨恨自己,便让上官大夫去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屈原遂被流放。】
熊槐气得全身发颤,他并未去看还跪在殿上的子兰几人,该算的账一个也跑不了。
还有自己的儿子竟那般不争气。
“传寡人令,重选太师太傅,前往兰台授课,宫中公子与众学子同堂而学。”
众人皆是一怔。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啊!”有人劝道,“公子肩负楚国重任,岂能与常人同座?”
熊槐冷哼一声,“尔等还不明白!仅凭一人就能担起整个楚国吗?尔等……”熊槐气急,缓了片刻方道,“寡人之意已决,尔等若有异议,辞官归野罢!”